春节前后巧养生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3日 点击:[23]人次
春节前后巧养生
春节前后,也就是大寒到雨水之间1个月的时间里,其间有大寒、立春、雨水3个节气。这个时间段中,深圳的气候特点是寒、风、湿,再加上春节期间市民们常出行,身体疲劳的同时更加提高了各类疾病的发作几率,在这段假期中,对身体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风寒需保暖
黄志杰介绍,春节前后,风寒是主要的气候特点。谚语云:“穷在债,冷在风”,形象地描述了风寒天气对人身体的侵袭。在风寒的气候中,防寒保暖自然是谈论最多的话题。气象保健学家研究证实,人体保暖的三个重点部位是头、背、脚。
人的头部皮肤较其它部位的皮肤厚而致密,头部常外露,毛孔也较大,最容易散失热量。在散失的同时,因空气对流、风寒极易乘隙侵入人体。在寒冷的季节,头部保暖与全身保暖关系密切。
人的背部有许多穴位,是内外环境的通道,寒冷刺激可通过这些穴位影响肌肉、骨骼和内脏的功能,使人致病。对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病、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老年人来说,背部尤其要时时处于温暖状态。
常言道“寒从脚下起”,因脚远离心脏,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脚的保暖很重要。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除了白天注意对脚的保暖,每晚坚持用热水洗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的作用。
2返潮要除湿
除了风寒,春季返潮的危害性也不容忽视。黄志杰指出,一旦出现了“返潮”出水现象,就说明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易使食品、衣物、家具和其他物品发霉,人长时间生活在潮湿的居家环境里,容易患风湿等疾病,使原风湿病患者发病或加重病情。“返潮”天气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这更大大增加了患伤风感冒、痢疾、腹泻及皮肤病的机会。
黄志杰建议,防范“返潮”,应做到以下方面:
缩小室内外的温差,使室内温度等于或稍高于室外温度;尽量隔绝暖湿气流的侵入,一旦发现风向由北转南时应及时关闭门窗,以减少室外暖湿空气的进入;在室内放置吸湿吸潮物质,或利用设备进行除湿;对于怕受潮、易霉变的物品,入春前就要密封储藏;“返潮”天过后,如天气转北风,要立刻开窗通风,吹散湿气,遇晴好天气要将家中衣物和被褥等多晾晒,保持干爽。此外,还可多吃健脾化湿食品,如: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红小豆、冬瓜、莲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