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血糖测试仪

2007各大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中国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9日    点击:[23]人次

2007各大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中国汽车行业市场份额)

1.2007各大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亦称“市场占有率”。]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海通用2007年总销量突破50万辆,达到500308辆,同比增长22%

2007年,上市仅3年的雪佛兰品牌成为上海通用重要增长点。雪佛兰去年总销量为16.0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56.4%。而作为上海通用四大品牌支柱的别克品牌2007年全年销售33.2万辆,新推的旗舰ParkAvenue林荫大道和别克君越也销售了7.7万辆。

上海通用汽车的高端品牌凯迪拉克和萨博也在2007年加速发力,其中凯迪拉克销量达到7040辆,同比增长达149%,新推出的SLS赛威贡献了62%的销量。而尚处起步阶段的萨博全年共销售618辆,同比增长87%

2.大众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角度)

大众汽车[大众汽车(德语:Volkswagen)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制造公司,也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的大众集团的核心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中德合资的企业,成立于1985年3月, 9月正式投产,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限为45年。

2004年5月2日, 中德合资双方签订了新增15亿人民币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是指合营企业在登记管理机构登记的资本总额,是合营各方已经缴纳的或合营者承诺一定要缴纳的出资额的总和。]的合同。经过六次增资, 上海大众的注册资本将达到78亿人民币。

公司位于上海西北郊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 32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8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5000多人。目前已形成四大生产区域(汽车一、二、三厂和发动机厂)和一个技术中心的格局。

产品已由最初的桑塔纳系列发展到了今天包括桑塔纳、桑塔纳3000、帕萨特、波罗、高尔、途安在内的五大平台六大系列几十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超过45万辆,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和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

公司于1991年2月6日正式成立,1996年12月全面建成投产,1997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1998年4月30日通过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有限公司(TUEV公司)和中国汽车认证委员会质量体系[质量体系包含一套专门的组织机构,具备了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人力、物力,还要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规定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各项程序和活动。]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于2002年月12月19日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公司整个项目总投资111.3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37.12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占60%的股份,大众占30%的股份,奥迪占10%的股份。

一汽-大众公司[大众汽车(德语:Volkswagen),台湾译为福斯汽车,港澳译为福士汽车,马新译为大众汽车,Volks在德语中意思为“国民”,意思是“国民的汽车”,又常简称为“VW”。]位于长春市西南部,占地182万平方米。经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年产33万辆整车、30多万台发动机、18万台传动器的生产能力。

一汽-大众公司含销售公司、两个生产厂、12个部门和3个直属科,现有正式员工约7000人,其中管理人员约为1500人。一汽-大众公司的主导产品是捷达系列、奥迪系列、宝来系列及高尔夫系列轿车。

大众汽车曾在中国风靡一时,在98年以前60%-90%的市场份额,曾包揽国产轿车销量冠军近20年,但在2005年以年销量56.7万辆的业绩、19%的市场份额将冠军宝座让出,而且南北大众也是前五大汽车厂商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两家企业——大众汽车从巅峰滑落。从近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大众品牌轿车(是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总称,其数据为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销售数据和,以下同)在中国轿车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已由98年的59.2%下降为2004年的26.3%(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一季度大众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仅为11.5%)。

从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分析,大众的状况亦令人堪忧。2004年底大众资产总计为537.85亿元,同比下降了8.7%;同期应收帐款达到78.7亿元,同比增加了40.9%。

在国内轿车市场高速增长的00-04年期间,除2003年大众品牌销售增长与轿车市场整体保持同步外,其余几年大众品牌轿车市场增长速度均低于市场同期水平。尤其是2004年,大众品牌不仅没有保持增长,而且出现负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下滑态势。

但与此同时,2005年通用汽车在中国实现连续五年赢利,并首次成为中国汽车销售量与市场占有率双料冠军,共计销售汽车66.5万辆,同比增长35.2%,从而全面超越大众,成为在华第一品牌。可见目前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失败一方面是竞争对手的压力所致,而更重要的是自身出来状况。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这个问题有很多方面的解释,下面我们就从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的比较这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德国大众是国外汽车品牌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先驱者,与中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上汽和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一汽合作。为了规避当时市场的风险和**壁垒,德方选择了制造和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而把市场和风险丢给了中方。

由于当时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可言,大众垄断中国市场十数年。在中国**放宽对合资企业的外资控股限制后,德方表现出了对话语权的殷切姿态,大力打压中方。

这不仅使得中德双方的管理者矛盾不断,而且逼使一汽为了话语权的考虑,在2002年又选择了与丰田的合作,给德方造成的损失和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反观上海通用,1997年,美国通用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合资成立上海通用,双方各控股50%;2001年与柳州五菱的合作也没有拉下上汽。

通用汽车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从未寻求对其本土合作伙伴的控股或者独资地位,所有合资公司的股权比例都是五五开。可以说若德国大众在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资本家,那么美国大众则是尽显绅士风度的寻求双赢的朋友。

正是基于上述不同的出发点,造成了大众和通用的同时期的本土化战略的实质的天壤之别。下边我们将从一些具体的方面,如采购、产品布局、对待消费者态度、渠道策略、品牌战略以及观念等发面来论证我们的观点。

1. 零部件采购方式:大众进口——通用本土采购大众为了利用中国**的一些进口政策优惠,以及从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的考虑,对关键零部件一直都采取从德国进口的方式,这一策略给德方带来的利润占德方从中国市场上获得的年利润的30%以上。然而,随着中方合资伙伴的。

3.如何看待大众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很重要。

第一,中国市场基本是以大众作为主导地位的。

第二,大众的方向,其实就是中国市场的主方向。

第三,中国市场,确实某程度上,在听从大众,才有饭吃。

第四,小众在中国,显得发展很乏力。因为中国市场不重视。

第五,其实也是和中**民的文化和心理特征有关。小众在中国暂时无法热闹起来。

第六,因为中**大多喜欢从众,就像我们买东西,都喜欢去人多的地方买一样。

长江丛刊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期刊

好日子期刊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