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国民素质

二宫之争的经过如何其对三国的格局有哪些影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4日    点击:[24]人次

二宫之争的经过如何?其对三国的格局有哪些影响呢?

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是一件发生于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吴大帝孙权在位期间,大约始于吴赤乌五年(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250年)。源于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而生的矛盾,及后引发起朝中大臣因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而分裂。最终孙和被废而孙霸被赐死,改由幼子孙亮为太子。

除陆逊、顾谭和吾粲外,朝中骠骑将军朱据、大将军诸葛恪、会稽太守滕胤、施绩、尚书丁密等都支持太子,但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吕据和中书令孙弘等都支持鲁王,于是全国官员、将领都分成两派。孙权因而不满,有改立嗣子的意图。但这意图一直酝酿数年而未发。

继陆逊为丞相的步骘于赤乌十年(247年)去世,朱据继任。赤乌十三年(250年)秋,朱据见孙和被幽禁,于是与尚书仆射屈晃率众将领官吏以“泥头自缚”方式请孙权释放太子,朱据言辞恳切,却触怒孙权而遭贬为新都郡丞,及后更被中书令孙弘作诏所害。屈晃亦直谏孙权不要动摇太子的地位,更叩头至流血,但都不获孙权所纳,更令孙权厌恶,与朱据同被杖一百后遭遣回乡里。无难督陈正和五营督陈象又以晋献公在骊姬之乱中杀申生,终改立奚齐而至晋国大乱故事劝谏;太子辅义都尉张纯亦尽力劝谏孙权,但陈正和陈象都被孙权族诛,张纯亦被处死。

结果

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废太子孙和,并将孙和流放到故鄣。同时赐死孙霸,将其曾参与谋害太子的党羽全寄、吴安、孙奇和杨竺诛杀。孙权幼子孙亮则被立为太子。二宫之争至此结束。

哈佛大学招生条件

高三留学美国咨询

美国留学研究生费用

纽约大学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