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文化素质

春秋时期的齐国是如何率先成为霸主的呢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4日    点击:[16]人次

春秋时期的齐国是如何率先成为霸主的呢?

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建立齐国。那么到春秋时期,齐国是如何率先成为霸主的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齐国始封于姜太公,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属于周王朝建立之后分封的第一批诸侯,目的是防止东夷的进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前文已经述及,周王朝的封建只是一张空头支票,需要自己兑现,姜太公刚刚受封就面临当地土著“莱人”的威胁,“莱人“这个银行拒绝为姜太公兑现支票,“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这个记载来自于周人,所以“莱人”成为了侵略者,实际的情况恐怕是莱人本身就是营丘土著,姜氏一族是侵略者。莱人是东夷的一支,东夷在商朝时期一直是一个很强的族裔,纣王曾多次出兵讨伐东夷。“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如果没有纣王与东夷的战争,周武王也不会很轻易的在牧野之战中得手。

姜太公抵达营丘之后,击退了“莱人”的进攻,开始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齐国,姜太公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早在武王伐纣之时,占卜不吉,姜太公力主武王不理会占卜结果,开始伐纣。所以姜太公建立的齐国并没有强行将周人的生活习惯强加给当地人,而是调整周人的生活习惯以适应,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在这样的治国理念之下,齐国人注重实际,虽然作为正统的周人国家,但是会有一些蛮夷的气质,这种气质可以用《史记》中对齐懿公的评论,“骄”,骄纵、蛮横。

姜太公之后,关于齐国的记载很少,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关于齐国前期一百多年间的历史只有寥寥数笔“盖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可以想象来自古老周原的姜氏一族在陌生的土地上建立了齐国,面对诸夷环伺,姜氏一族团结一致,开疆扩土,生存成为了古老齐国的主旋律,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齐国内部没有出现大的变故。

公元前686年齐大夫连称、管至父弑杀齐襄公,立其堂弟公孙无知即位。公孙无知死后,齐国开始讨论谁继任齐国国君之位。此时候选人有两个,公子纠,公子小白。公子小白此时正在莒国,公子纠在鲁国。齐国的高氏和国氏支持小白即位,而且率先通知他回国,“高、国先阴召小白於莒”,高氏和国氏都是齐国公族旁支。而公子纠回国是在鲁国得到消息后由鲁国护送回国“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后面的故事就是管仲阻挡公子小白进入齐国,公子小白诈死,回到齐国即位。

所以当时的情况应该是公孙无知死后,齐国几个大氏族讨论的结果是拥立公子小白即位,此时鲁国得到消息,决意拥立公子纠,并且派兵进入齐国。一路由公子纠率领进入齐国国都,另一路由管仲率领截杀公子小白。公子纠在齐国国内的支持可能十分有限,所以需要鲁国的大力支持,所谓“鲁送纠者行益迟”更多的是鲁国需要足够的时间召集军队,靠外部强力压服齐国各族。公子小白在国内有支持者,所以回国之后迅速即位,并且率军包围了鲁军“与鲁战于乾时,鲁兵败走,齐兵掩绝鲁归道”,这场冲突开始的时间是春季,齐鲁开战的时间是秋季。也就是说,公子小白即位后,公子纠并没有承认失败,鲁国也没有放弃,而是陈兵齐国境内向齐国施压,随后鲁军战败陷入齐军包围。

虽然春秋战国时代的开始,意味着周朝宗法制、分封制的崩溃。但是,就春秋初期来说,周王室在各个诸侯国之间还是存在不小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特别是在周王室被郑国、楚国等羞辱后,齐桓公立即打出了“尊王攘夷”,那可真的是雪中送炭,立即受到了周天子的推崇。如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齐国在获得周王室这把尚方宝剑后,其称霸之路可谓顺风顺势,也由此得到了众多小诸侯国的认可与拥护。

最后,还是大家常说的人才。这一点上,晋文公可以在六十岁登基国君后,迅速完成霸业之路,手底下一大帮文成武将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对于齐桓公来说,能够不计较一箭之仇,任用管仲进行大刀破斧的变革,是其成就霸业的关键。除了管仲之外,鲍叔牙、隰朋等人也是栋梁之才。

密歇根大学转学

加州理工学院专业

美国大学学费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