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考冒名顶替的人会有什么下场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4日 点击:[19]人次
古代科考冒名顶替的人会有什么下场?
古代科考冒名顶替的人会有什么下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科考冒名顶替的事自古就有。嘉庆三年(1798年),湖南乡试,富家子傅进贤买通了负责监考的小吏,把一份甲类试卷的答案贴到自己的试卷上,结果高中解元。
被顶替的是湘阴县的彭莪。彭莪考完,自我感觉不错,就把文章拿给在岳麓书院读书时的老师罗典看。罗典看了大为赞叹,认为他定能高中,结果一出才傻眼了。罗典去官署看了本届中举士人的文章,发现第一名的文章竟是彭莪的,当即向湖南巡抚告发。傅进贤托人找到彭莪,说愿帮他捐个道员,并给他白银万两及良田美宅等。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杭州人愤怒地把财神像搬进文庙,因为在丁酉科浙江乡试中,主考索泰受贿而让“素不能文”的陈风墀中举。最终康熙下旨,判陈风墀绞监候、索泰斩监候。
雍正朝时,河东总督王士俊告发考官俞鸿图收受贿赂,雍正特别生气,俞鸿图被腰斩。据说,俞鸿图死前扭动半截身体,在现场写了七个血淋淋的“惨”字。
但那些被他坑了的考生不惨吗?无数士子为科考而皓首穷经,结果只因某些学渣的贪念,他们的未来莫名其妙地就被毁了,又由谁补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