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补形源于中医治疗学的食疗法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2日 点击:[21]人次
以形补形 源于中医治疗学的食疗法
我们经常听说吃猪蹄可以美容,对皮肤好,吃肝脏利于肝脏,可以补肝,然后我们就不由的联想到中医的“吃啥补啥”,在中医理论中这称为“以形补形”的食疗方法。
当今民间常见的说法如:吃鱼眼明目、喝鱼头汤治头晕、吃猪脑补脑、吃猪肺止咳、吃猪心治心慌、吃猪肚治胃病、吃猪羊腰子补肾、吃动物鞭壮阳、吃猪蹄增脚力、吃猪血补血,喝虎骨酒壮筋骨等。这种以动物脏器来调补身体的方法,来源于中医治疗学中的食疗法。
“以形补形”历史悠久
早在周代时已设“食医”,以专门研究食疗治病。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内经》中已有“五畜为益”的记载,就包含应用五畜的内脏器官补益身体,辅助治病的意思。其后成书于公元1~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收载了数十种动物脏器药物。如“主恶疮痈肿”的鹿角,“主目热赤痛”的鲤鱼胆,治阳萎不起的狗阴茎等等,这些脏器药物的主治功效,已被临床证实是正确的,至今仍被沿用。
这种观念在出土医学文献中也有体现。《马王堆汉墓帛书-胎产书》载:“取蜂房中子、狗阴,干而冶之,以饮怀之,怀子产男。”认为孕妇以雄犬生殖器官煮汤饮用能生男孩子,体现出饮食与后代性别上的联系。又《十问》载:“接阴将众,继以飞虫,春雀圆骀,兴彼鸣雄,鸣雄有精,诚能服此,玉策复生。”是说食用雄鸡睾丸可以壮阳。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应用獭肝、牛肚、羊胆等动物脏器治疗急性热病,猪肤汤治下痢,猪胆汁导法治热病津液内竭,白通加猪胆汁汤急救下痢脉微重症,确实独具匠心,胆识过人,堪称最早创立动物“以脏治脏”疗法的先驱。
唐时被尊为“药王”的杰出医药学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对应用动物脏器防治疾病,颇有发挥,他最早提出“以脏治脏”。书中详细而系统地列述了大量动物脏器的。主治功效,并介绍了一些简、便、验、廉的方剂,如最早提出用猪肝治疗夜盲,用羊甲状腺防治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这比欧美各国用此法要早一千二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