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临终前为了保障权利的平稳过渡他做了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19]人次
李世民临终前,为了保障权利的平稳过渡,他做了什么?
李世民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有人会觉得李世民太狠毒,为了太子位置连自己的亲兄弟都可以杀。还有人认为,李世民也是被逼无奈才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且论才华的确李世民是高出一等的,当上皇帝还把唐朝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实这样的评价也都没错,而且李世民还是少有的在临终前还能保持清醒的人,对于李世民的一生来说,最大的污点就是玄武门事件,但是对国家的贡献却是一生都在尽心尽责。
贞观二十三年四月,李世民病入膏肓。临终前,为了保障权力的平稳过度,他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托孤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什么是长孙无忌?因为他有两个身份:外戚,太子李治的舅舅;功臣,画像挂在了凌烟阁里。身为长孙皇后的哥哥,与储君有血缘关系,忠诚度当无问题。功臣则说明他有能力,足以胜任托孤大臣之职。当时翠微宫里的气氛非常悲凉,李世民病情加剧,太子昼夜不离,连头发都白了好几根。等到最后时刻,唐太宗召长孙无忌到床前托孤后事,长孙无忌过于伤痛,一直哭,李世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就让他先出去冷静冷静。过了一会儿,眼泪哭干了,李世民再把他和褚遂良叫进来,说:“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言罢,又嘱咐太子:“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李世民驾崩于贞观二十三年四月,等到八月份,灵柩入葬昭陵。此时,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契毖何力请求殉葬,追随太宗而去。他们能不能如愿呢?不能!李世民生前早就料到了这个情况,特意留下圣旨,不准二人殉葬。李治派人将先帝遗愿告知二位将军,他们听说后,也只好遵旨。为大唐保住将才,这就是李世民做的第三件事。几十年后,二位将军相继死去,都陪葬昭陵,总算了却了平生所愿。李治曾经下旨,功臣子女愿意陪陵的,朝廷也开绿灯。像李勣的儿子李震,契毖何力的女儿也都葬在昭陵。按理说,李震的官职并不高,生前也没有立过什么大功,是没有资格陪葬皇陵的。可谁让他的父亲是李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