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客卿到底是做什么的秦国为什么设立这个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0]人次
古代客卿到底是做什么的 秦国为什么设立这个职位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客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我们现代社会已经高度的国际化,很多跨国公司都会聘请其他国家的员工来工作或者担任高管,其实这种类似的模式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过了,当时这个职位就叫客卿。客卿这个官职的意思就是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本国当官,可见当时有才华的人各国还是会选择抢着要的,而且比较自由。当时秦国的客卿都很厉害,但是他们的下场却有点令人唏嘘,毕竟一旦混入一个间谍什么的就麻烦了。
有人认为商鞅之死,只是秦国君位更替所致,并不能说明秦国对客卿的过河拆桥。但商鞅之后,张仪、范雎(张禄,据《睡虎地秦简》,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吕不韦、李斯等这些宰辅级的客卿,无一能在秦国获得善终。从中看来,张仪被秦武王一脚踹开(张仪使计),并最终死在了魏国,算是秦国宰辅级客卿中下场较为完美的了。难道这些都是秦国的君位更替,权力斗争所致?这显然说不过去。
战国时期的变法主题,都是围绕着加强君主集权而展开的。而最为重要措施便是削弱国内封君的势力,以实行县制(郡制),此即废除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卿大夫有世袭封地、私兵、独立的政令,实际上为国中之国)。
而商鞅变法的核心,便是打破“世卿世禄”制,而建立“军功授爵”制。秦国连几百年的世袭贵族(通常也都有几世之勋)都能彻底抛弃,更何况是仅有一世之功的外来客卿。故而,秦国对外来客卿过河拆桥,在心理上更是可以做到面不红、心不跳。
再则,客卿在秦国并无深厚的根基,故只能尽心为秦国王室服务。而秦国也是通过不断重用外来客卿,以抑制与削弱本土世卿的势力,进而加强君主集权。秦国对外来客卿过河拆桥,一则是外来客卿通常充当秦王“鹰犬”的角色,尽情撕咬秦国本土世卿。以致秦国本土世卿势力对外来客卿,恨入骨髓。故而,适时地抛弃外来客卿,能缓解本土世卿的不满情绪。二则,又能有效预防外来客卿,衍生成秦国的本土世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