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国民素质

楼兰古国很强大吗为何很多诗中都提到它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2]人次

楼兰古国很强大吗?为何很多诗中都提到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之中的名句。而"楼兰"在唐诗中的"戏份",仅在《全唐诗》中,就高达二十五场。

作为汉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楼兰于当时的中原王朝而言,最主要的价值还是在经济领域。可正如王昌龄笔下的楼兰一样,后人在很多时候想起这个地方,却总是将它和战争联系在一起。

对付一个醉酒大汉多容易啊。傅介子命手下两名壮士抓住楼兰王,从背后一人给了楼兰王一刀。楼兰国的权贵们得知了王的死讯,惊恐四散。而傅介子却没再动这些人,只说楼兰王这是不忠于汉天子,他只是奉命来惩治罪人。至于新的楼兰王,汉天子已经决定将由楼兰在中原的质子来当。

所以因为这层缘故,因为楼兰王是站在中原对立面的势力,人们便将"楼兰"视作敌人的化身,一个被中原压在脚下的敌人的化身。这也是我们总觉得"楼兰"二字自带一种两军对峙之"杀气"的原因。

且当"楼兰"有这层象征意义的时候,再以"楼兰"入诗的作品便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歌颂某人在战场的丰功伟绩,比如"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一类写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雄心壮志,比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至于楼兰最终消失在西域的绵绵黄沙之中,并非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

两汉至魏晋,楼兰国都一直处于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发挥着其作为丝绸之路要塞的作用。但河流改道带来的干旱,最终还是让这座极有特色的西域小国成为"过去式"。

而往后,便只剩"楼兰"一词还继续活在诗文间。

校园英语

前卫期刊

特种经济动植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