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养老项目

历史上露梁海战的具体经过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16]人次

历史上露梁海战的具体经过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的露梁海战是指发生于公元16世纪末的一场海战,该战役因发生地露梁而得名。那么这场海战的具体经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露梁海战是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最后的一场海战,交战双方为中国明朝与朝鲜联军和日本军队的岛津立花一部,指挥官分别为:陈璘(中国)、邓子龙(中国)、李舜臣(朝鲜)、小西行长(日本)、岛津义弘(日本)等。战争结果以中朝联军获胜而结束。

这场海战,中国明朝派出军队抗日援朝,取得海战胜利。这场胜利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海洋战争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形势。

露梁海战背景

东南会战后,侵朝日军被压缩在东南沿海的顺天、泗川、南海一带。十月,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死讯传至朝鲜,日军全线撤退。当时,盘踞在朝鲜东南一隅之日军,除驻蔚山之第一军主力已先期撤退外,尚有兵力4.6万余人。

露梁海战是在近400余年前由中朝水军单独进行的,以切断敌人海上退路为目的的海上战役。这次战役给侵朝日军一部以重大打击、对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朝联军水师在这次海战中,密切配合,善于准确判断情况,并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迅速转移兵力,依托岛岸、隐蔽待机,适时出击。

先对一部从海上撤退的敌军实施严密封锁,迫其求援;在另一部敌军来援时。又迅速与其交战,达到了歼灭岛津和立花家军队目的。

但是在岛津与立花家军(共一万七千)受毁灭打击的同时(具体损失人员则史书未有很明确记载),困守在顺天城的小西行长部一万三千人则从南海岛另一端跑掉了,同时日方主将岛津立花也得以全身而退,则参战的岛津立花军应当还有残部脱离战场。

冲破封锁线的日军又与早在釜山等待的加藤清正一万人,黑田长政与毛利吉成各五千人会合,撤回日本。

中朝两国水师在统一指挥下,密切协同,英勇奋战,是露梁海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朝鲜水师统帅李舜臣身先士卒,中国老将邓子龙奋不顾身,都在激战中英勇牺牲,牺牲后,其子仍“麾旗督战,向前不已”,表现了中朝两国军队勇敢善战,前仆后继,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有一种说法认为的是在露粱海战中被消灭的是岛津家的萨摩精锐,这导致了在关原合战时岛津家几乎无兵可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原合战的结局。

但根据NHK历史秘话中表述,关原合战时岛津义久只让弟弟岛津义弘带1500人前去,主力留下其实是为了对付之后可能的德川前来兴师问罪。故露梁海战与关原合战关系不大。

四川水泥期刊

科学与财富编辑部

康颐编辑部

世纪之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