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第一起弑君大案揭秘背后真正原因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3]人次
春秋时期第一起“弑君大案”,揭秘背后真正原因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卫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从西周末期到春秋初期,从周王室到各诸侯国,那是没完没了的内讧,所谓的“礼法”不过是史官给他们挂的遮羞布而已。
关于这一点,在卫国体现得非常明显。
我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第一起“弑君大案”就发生在卫国。
从州吁篡位之后的待遇来看,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卫桓公是个风评不错的国君,他被州吁害死,卫国人感到愤怒;
第二、卫桓公或许没有多好,但州吁在卫国的风评更低,所以卫国人对州吁普遍不感冒。
按照《左传》的说法,石碏早就要求儿子石厚远离州吁,但石厚不听。石碏对此是什么态度?史料无记载。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按照我对豪门士族的理解,石碏显然是个火候老道的政客,在卫桓公和州吁之间站队,他是不会出错的。
现在自己的儿子一门心思要往州吁身前凑,想着烧冷灶,石碏对此有什么办法呢?自然只能主动申请退居二线,尽可能地不被石厚连累。
石厚认为石碏德高望重,想请他出山为州吁背书,可见石碏也不是什么老朽之人,只是急流勇退罢了。
按照正常逻辑,豪门士族在下注时很少会孤注一掷,而是把鸡蛋放到几个篮子里,避免鸡飞蛋打,或者干脆就是不下注,专心与几个体量相当的豪门士族结成联盟。
这样一来,无论谁当国君,都必须尊重他们的利益,否则这个国君就很有可能得罪几个豪门士族。
基于石碏的观点,显然是希望保守起见,以稳为主;基于石厚的观点,显然是希望家族舍身一搏,更进一步。
从这个角度来看,石厚很有可能不是石碏的独子,更有可能不是石碏的嫡长子,否则他不会这么浪。
作为石碏的嫡长子,他只要按照父亲的既定战略走,就能保证家业未来传到自己手上。只有那些没有继承权的次子或庶子,才有可能剑走偏锋。
石碏心疼儿子吗?答案是肯定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劝说石厚远离州吁,但当儿子不听劝,执意要烧州吁冷灶的时候,石碏不管有多心疼儿子,都必须作出取舍。
是跟着石厚一起押注州吁,还是与石厚保持距离,必要的时候弃卒保车?
现代人恐怕很难理解这种抉择,但在豪门士族当中,舍弃一个儿子保全家族,并不是什么难以决断的事。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使得州吁和石厚在做出天怒人怨的事情之后,石碏能狠得下心肠杀子。
石碏的举措就是向卫国人宣告:“我们石家也痛恨乱臣贼子,可惜出了石厚这么一个不孝子,家门不幸,现在我们清理门户,希望能够获得大家的谅解!”
朝臣劝说石碏保住石厚,未必是什么好意。
如果石碏胆敢就坡下驴保住石厚,首先石碏铁面无私的长者形象就会支离破碎,大家不会再敬畏他,因为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因私废公嫌疑的人。
将来如果有人打算对石氏动手,完全可以把这件事拿出来做文章。
总而言之,当初州吁之所以干出这么多错事,完全都是石厚从旁撺掇,现在州吁早已经伏法,祸首石厚却安然无恙,这世界上还有公理和正义吗?
到了那个时候,你说石碏该怎么办呢?他能说“当初是你们劝说我放过石厚”这种话吗?不行。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无论石碏说什么,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石厚是州吁的近臣,而且就是他不停地撺掇州吁,从而做出一系列天怒人怨的破事。
至于州吁是不是被石厚撺掇的,这个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州吁已死,死无对证。
现在州吁死了,石厚却还活着,你石碏不管说什么,这顶“因私废公”的大帽子都摘不掉。
到了那时,恐怕石碏还是得亲手杀死石厚,以表示自己毫无私心。但到了那个时候,大家只会认为:石碏根本不想杀子,只是被逼无奈才会如此。
这样一来,石碏当然会盘算:既然石厚早晚都保不住,那不如趁早割舍,保全我石氏基业为妙。
我这样通过隐秘博弈的渠道来分析石碏,难免有人会认为我唐突古人,见不得心如日月、大公无私的忠臣。
可问题是:当卫桓公被州吁纠集流民杀死的时候,这帮忠臣在哪?答:他们在明哲保身。
我并不是说明哲保身有错,但要说卫桓公被杀,这帮豪门士族完全没有责任,那难免是把政治当童话看了。
当州吁一脸凶相地大杀四方时,他们不敢出来说话;当州吁走投无路求救于石氏的时候,他们玩这种背后捅刀的把戏。
要是陈桓公不但没有逮捕州吁和石厚,反而把石碏写给大夫子针的信交给他们,你说这事儿会怎么发展呢?
首先,州吁应该不会对石厚动手,因为石厚陪着他一起来陈国,显然也不知情。等州吁和石厚回国之后,石氏或许不会出大问题,但石碏大概率是保不住了。
在若干年后的东汉末年,大宦官蹇硕图谋杀害大将军何进,却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为此,蹇硕交出了自己的头颅,而以张让为首的几位大宦官却安然无恙,哪怕没有何皇后出面求情,何进恐怕也不敢对宦官大杀特杀,否则局势立刻就会失衡。
后来呢?宦官们并没有善罢甘休,何进最终还是死在了宦官们的手里。
这种局势再明显不过,就是争权夺利的行为,只因石碏敢于割肉杀子,于是获得了后世无数赞誉。
州吁该不该死?该。但他最大的问题,只是因为他的实力不足以掌控局势,豪门士族认为联合州吁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得罪州吁也不会有太大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涉事的石氏抓住了大奖,必须在剪除州吁的行动中打头阵,否则等州吁一死,培养出石厚的石氏势必要遭到清算。
当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石碏恐怕早就不想什么骨肉亲情了,而是在心里把石厚骂了百遍千遍。
养出这么个坑家族的儿子,如果处置不当,对于整个石氏,甚至对于整个卫国都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在谈及大义灭亲这件事的时候,还有一种颇为流行的阴谋论:石厚不受石碏的宠爱,被忽悠着前往州吁身边做卧底。
当石厚把州吁骗到陈国,完美地完成任务之后,却发现自己也被父亲石碏列入了必杀名单。
面对前来处死自己的家臣羊肩,石厚说自己罪该万死,但只求回家见父亲一面。
按照石厚的意思,恐怕就是当面质问一番父亲,或者当面向父亲讨饶,无论如何做点努力,尽可能让自己不死。
但羊肩得到的命令是在陈国处死石厚,不让他活着回卫国,于是石厚带着一腔不甘和满腹怨愤而死。
这个说法有些意思,但硬伤也很明显:如果石厚真是石碏派去卧底的暗间,他完全可以在不经意间把州吁的行踪透露出去,没必要令自己置于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