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黄马褂和勋章都有什么用有哪些意义呢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14]人次
清朝的黄马褂和勋章都有什么用?有哪些意义呢?
古代西方君主为了表彰军功或者其他功劳,采用的形式多为颁发勋章,与之相对的,中国古代帝王采用的是御赐黄马褂的形式,相对于西方,我国的封赏更加实际一些。
清宫戏常有皇上赏某大臣穿黄马褂骑马绕紫禁城一周的桥段,宠臣自然是风光无限。马褂是满清的一种官服,服饰形制便于骑射,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做的才叫“黄马褂”。黄色是清朝礼制规定的皇帝专用色,能获得一件黄马褂,那可是一种极高的政治待遇和无上荣耀。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五,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亲王来华。亨利亲王在西苑觐见光绪皇帝,为感谢对其一行的优礼,特赠上德皇授予的“黑鹰宝星”。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次日,光绪皇帝开展对等外交,由驻德公使吕海寰觐见德皇递交国电,准备回赠清朝最高等级即头等第一宝星。
可光绪帝嫌总理衙门准备的宝星品相不佳,“金色黯淡”,打算直接在外国新造。最后经人建言,改在上海制造,由上海道蔡钧亲自办理。审定了宝星徽章设计的方案后,四月十五日,光绪帝又下令宝星“佩带”的颜色要“色用明黄”。要知道,黄色可是皇帝专用色。总理衙门奏定的《宝星章程》规定一等级宝星的佩带为金红色,蔡钧出于谨慎考虑,再次请示,结果却遭到了光绪的严厉训斥。
事情到此,还没算完。光绪帝“精益求精”,又违制要求嵌珠改用大颗,以示皇帝的“格外恩典”。遍查各类记载,清代皇帝为馈赠外国君主一份礼物(光绪帝等人就是把勋章也理解为礼物),从来没有过如此费心。
从当时官方文书中将授勋写成“赠送”“赏给”等字眼中可以体味出,在光绪帝和多数清朝官员心中,对于西方授勋行为存在误解。在他们心中,“宝星”还真是等同于珠宝财物一样的礼物用来馈赠,而对于其在外交中礼节性含义知之甚少。
如此费心用神为德皇制作宝星,不明近代外交的实质,把程式当做内容,恰恰反映出光绪以及官员内心世界中对外观念的偏差。其时,胶州湾尚在德国控制之下,清廷正在德国订购军舰,或许一个珍贵的礼物能够打动德皇?我们不得而知,可实际上,德国正在一步步推进控制中国海军的计划。
我们不能说光绪是愚蠢的,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力图冲破旧的羁绊,但他所选的路可能并没有更加靠近国际规则,反而离的很远。就在为德皇制作宝星的这时候,大清朝的光绪皇帝尚无可以随时查阅的世界地图,而列强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好瓜分中国了,如此对比,也是真心醉了。
也就在这一年(1898年)六月初,光绪帝让上海道蔡钧去制作地图。等到这昂贵精致的地图完工,仅地图的裱制和挂图的木架就耗银达一千六百余两,“戊戌政变”的爆发已经迫在眉睫,光绪帝身陷囹圄,这地图对他的意义又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