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本来有希望当上太子为何最后却被缢杀了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18]人次
李恪本来有希望当上太子,为何最后却被缢杀了呢?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帝王,他也因为缔造了"贞观之治"而被历朝历代的人们认为是贤明的英主。不过,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使贵为天子,李世民也和普通百姓一样面临着巨大的教子难题。最初,李世民对长子李承乾寄予厚望,但他年长后逐渐变得叛逆凶残,甚至还策划着起兵逼宫李世民夺位,因此被判充军。
李承乾无法继承大统,李世民又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几个儿子。
当时,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除去李承乾,就只剩下李泰、李治这对相差八岁的兄弟了。经过一番权衡利弊,李世民最终选择李治为接班人,因为他性格仁慈,继位后不会做出手足相残的举动。
其实,除了李泰、李治,李世民也曾考虑过自己很欣赏的三子李恪。不过,李恪最终却因其母是隋炀之女,不仅与皇位无缘,最终还悲惨地死去。
唐武德二年(619),李恪出生于陇西狄道,也就是今甘肃临洮县一带。据《旧唐书》记载,年仅两岁时,他便被封为长沙王,而八岁那年他又被改封为了汉中王。
等到李世民正式登基建元贞观,李恪被升为汉王,所受待遇十分优厚。
第二年,李世民再将李恪"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不过,其实直到贞观七年(633),李恪被任命为齐州刺史后才真正离开京城前往地方上,这之前都并没有赴任。
贞观十年(636),李世民下达了《荆王元景等子孙代袭刺史诏》,想要通过分封弟弟、儿子们的方式维护大唐的安宁。于是李恪被改封为吴王,不久后前往安州上任。
然而,刚刚到任不久李恪便被御史柳范所举报,说他外出游猎毁坏了庄稼。对于这种错误,李世民是非常不能忍的,所以即使李恪倍受喜爱,也遭到了免官的处罚。
一种说法认为,当初长孙无忌反对李恪当太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李恪之母是隋炀帝的女儿。作为长孙皇后的哥哥,他当然希望是自己的亲外甥继位,所以李恪与皇权擦肩而过。
如果李恪被立太子、成功继位,后来含冤身死也就不会发生了。所以,其母并非长孙皇后,是李恪冤死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