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臣自称是什么样的看完别再被电视剧给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1]人次
清朝大臣自称是什么样的 看完别再被电视剧给骗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大臣自称,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有关于清朝的影视作品中,清朝官员在“君前奏对”或者“奏事奏折”中的称谓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和珅一直在乾隆皇帝面前自称“奴才”,而大学士纪晓岚则始终以“臣”自称;比如《雍正王朝》中的李卫和年羹尧在雍正皇帝面前,一直以“奴才”自称;而张廷玉、田文镜却以“臣”自称。
后记
就清朝官员的自称而言,“奴才”和“臣”的区别在于同皇帝的亲疏关系,基本类似于“自家人”和“上下级”之间的区别。很明显,自称为“奴才”能够一下拉近和皇帝之间的关系,而自称为“臣”则太过官方、太过生硬,这也是很多官员不顾朝廷规定擅自称“奴才”的根本原因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清朝官员自称的“奴才”,并非侮辱、低贱之意,而是谦卑、恭顺的身份代表,甚至是一个官员的特殊荣耀。只不过,平日里威风八面、权倾一时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即使两鬓斑白也要在皇帝面前自称为“奴才”,的确不太合适,也难怪雍正皇帝会给出“甚不合体,禁止之”的指示。
说到底,这还是清朝“家天下”的封建专制制度带来的必然现象。等级、尊卑;君臣有别、主仆区别才是统治根本,才是封建社会真正的劣根性。就此来看,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完美社会。
参考文献:《清实录·世宗实录》、《清实录·高宗实录》、《清稗类钞·称谓类》、《钦定八旗通志》、《雍正朱批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