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做太上皇的那三年和珅为何没有趁机讨好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0]人次
乾隆做太上皇的那三年,和珅为何没有趁机讨好嘉庆帝?
说到和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但短短十天之后的正月十三日,嘉庆帝突然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即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日,嘉庆赐和珅狱中自尽。
和珅之死罪有应得,但却存在一个违背常理之处:乾隆传位嘉庆之后,做了三年太上皇,又庇护了和珅三年,但既然江山迟早是嘉庆帝的,为何在这三年内和珅不趁机讨好嘉庆?笔者认为,乾隆、嘉庆、和珅三人的性格关系,决定了和珅根本无法讨好嘉庆!
雍正继位之后,吸取康熙时代九龙夺嫡的教训,采取了秘密立储的办法:秘密立某个皇子为太子,只有他一人知道,但为了可以对证,所以留下两份诏书,一份藏于内廷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的后边,一份自己收藏,宣告群臣太子已立国本以定。等到公布太子是谁时,在群臣、皇族见证之下,两份诏书对照印证即可。
乾隆继位之后,也采取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1773年,乾隆秘密立十五子永琰为太子,除了乾隆本人,包括永琰、和珅在内一干人等都不知道。直到1795年,大臣取下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的密旨,与乾隆身边收藏的密旨对照,人们才知道原来永琰是太子。永琰即为后来的嘉庆帝。
乾隆成为太上皇,和珅成为“二皇帝”时,嘉庆最为落魄,空有皇帝之名,却毫无皇帝之实,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如果当时和珅支持鼎立嘉庆,协助嘉庆掌握一定实权,在乾隆去世之后,或可免除死罪,但最终还是难逃落魄的命运。这就是和珅漠视嘉庆的第三个原因,因为两人关系天然对立。
1,上文说了,早在1788年时,在乾隆宠爱之下,和珅就已大权独揽,而且手下党羽众多,从朝廷到地方都有其爪牙,已经威胁到皇权了。随着乾隆年龄增长,越来越难以处理政事,和珅手上权力就越大,甚至嘉庆称帝前三年,也只能屈居和珅之下。和珅权力越大,与嘉庆矛盾就越大,除非和珅彻底放下权力,回去做一个富家翁,否则嘉庆不会放心。即便做一个富家翁,也难保嘉庆不会眼红他的财富。
2,尽管和珅党羽众多,但和珅独掌大权的路上,树立的政敌实在太多了,阿桂、福康安、钱沣、刘墉等政坛大鳄都与和珅对立。更为重要的是,和珅太贪,党羽几乎与他一样,和珅可谓贪官派领袖,与嘉庆根本不是一条路,因此嘉庆反而与和珅的政敌关系较好。反过来说,一旦嘉庆接纳和珅,必然让支持他的大臣不满。所以,和珅自知即便讨好嘉庆,也未必得到接纳,所以不如继续抱乾隆大腿。
不过,皇帝喜欢玩平衡,嘉庆赐死和珅第二天,立即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这就是“只诛头领,不杀小兵”,杀了和珅,但留下和珅党羽,既能稳定政局,以及赢得这一批人的忠心,又能平衡朝局,不让反和珅的党派做大。可见,嘉庆可以接纳和珅一党,但却怎么也无法放过和珅,对此和珅也心知肚明,所以才未讨好嘉庆,死前只留下“悔未随先帝而死”七个字,道出和珅一生:成也乾隆,死也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