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煤炭供应

科举制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真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18]人次

科举制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真相是什么?

大家好,说起科举制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中国古代,商周实行世袭制、世族世官制,社会等级是凝固的,诸侯世国,大夫世官,士之子恒为士,农子之恒为农;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礼崩乐坏,出现了“士”阶层及家臣制度。汉初刘邦建汉大封诸侯,以后又灭异姓诸侯而封同姓王国,这些封国有如独立的小朝廷。同这种经济结构与政治体制相适应,汉代的取士任官制度是察举制。

刘邦要求诸侯王、郡守等高级官吏,察访民间德高望重的人,并亲自探视劝勉,安排车辆送这些人到相国府报到,同时报告他们的简历和表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察举的诏令。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前134年),根据董仲舒的建议“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这是每年必须向朝廷荐举定数人才的开始。孝廉意为孝子廉吏,原为二科,后合成一科,并成为察举的主要科目。这标志着察举制度的正式建立。

诸侯、郡守等推荐给朝廷的人,由皇帝任官或提升他们的官职,没有淘汰。文帝、武帝时的贤良方正科考试,应试者也须首先被推荐,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考试只定高下,没有取舍。这等于由地方世族掌握任官权,增强了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另一方面,科举制在古代专制独裁的社会环境下,是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创制的。科举制把读书、应考 、做官三者联系在一起,读书不单是修身养性所需,而是为了“学而优则仕”,科举使知识与教育成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

人才培养方面。科举制度造就了古代中国的人才,塑造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历史上文韬武略之辈多出自科举,白居易、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等也对科举制多有溢美之词。

科举取士任官向平民开放,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调解了统治者与平民之间、地主阶级内部大地主与中小地主、官绅地主与庶民地主之间的关系,巩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

17世纪,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把科举制介绍到欧洲。18世界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的思想家推崇中国的公平和公正制度。直到19世纪,英国公务员的方法和科举十分类似,很大程度上吸纳了科举的优点。

中国的农业文明毫无疑问是非常璀璨的,他让我们的国民衣食无忧,接受教育,推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我们曾经无比辉煌,但却遗憾于近300年的没落。

物流时代周刊官网

名汇官网

装饰装修天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