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减负提质

李鸿章为大清做了哪些事他的历史评价为何不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0]人次

李鸿章为大清做了哪些事?他的历史评价为何不好呢?

如果说晚期的大清是一滩烂泥,那那些为了国家仍旧操劳奔波的人,就是烂泥中开出的花朵,左宗棠是,曾国藩是,张之洞是,当然还有李鸿章李中堂。

与清朝其他官员的不同之处是李鸿章对科学技术和经济运动的极大兴趣,最初是为了给淮军配备武器,李鸿章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竣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此后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支近代化海军……李鸿章为大清国的国计民生呕心沥血,为近代化鞠躬尽瘁,然而一切的洋务和努力在愚昧的国人眼中,为李鸿章赢得的只是无尽的骂名。在上一个世纪之交那段屈辱的历史里,李鸿章成为国人遭受屈辱的愤恨宣泄对象。“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丧权辱国李鸿章。”洋务运动中,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中,李鸿章身疲心愧,他一直在探索着,期冀着自己能让历史的齿轮逆转,能让迟暮的帝国恢复生机。

1896年,因《马关条约》的签订而被闲赋在北京贤良寺的李鸿章被重新启用,拖着辫子环游世界,年余70的他,行李中中还带着一口棺材,万里行程,一颗赤子心。回国之后,李鸿章还在幻想着有朝一日金牌回銮,然而慈禧太后的一纸诏书确实与十一国开战的战书,他日思夜等最终到来的确是一条绝路,一腔绝望。这位忠心耿耿、唯命是从一辈子的老臣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终于说出了一声不!对北上勤王圣旨的回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召。”这也许是那个世纪之交中国官员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标志着封建帝国内具有具有近代政治意识的官员第一次觉醒。在李鸿章末年,在那场庚子巨祸中他确保了大清国东南半壁江山的稳定。

对于历史,教科书中早已给了定论,由不得旁人解释。纵观李鸿章一生,置身于阳光与苦难间,只有懂得历史的人才会懂他,这位被西方称为东方俾斯麦的宰相,赢得了西方人的尊敬。正如西方外交官所说:“李无疑是真正的爱国者,他始终尽最大的努力来维护他的国家的利益,但遗憾的是,他手里的筹码太少了。”

梁启超说:“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吾敬鸿章之才,吾惜鸿章之识,吾悲鸿章之遇。”

我们也许会忘记,万国运动会之时,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蹒跚地走到黄龙旗下,傲然挺立,用他那嘶哑的嗓音,以一个老人能发出的最大音量,就在万人中央,高唱一首他家乡的民间小调“茉莉花”,以之来捍卫国家荣誉,这位老人就是国人痛骂的卖国贼李鸿章。

卖国贼的帽子一戴就是百年,圣相?奸臣?一身任天下之重,他只手撑扶着迟暮的帝国蹒跚而行……

当代旅游杂志社

华章杂志社

中国航务周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