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最新信息

刘统勋上了道奏折乾隆为何就把张廷玉罢免了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16]人次

刘统勋上了道奏折,乾隆为何就把张廷玉罢免了?

刘统勋上了道奏折,乾隆为何就把张廷玉罢免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刘统勋是清朝时期少有的,能够担得起“股肱之臣”之名的大臣。自乾隆朝开始,刘统勋历任刑、工、吏三部尚书,后来又升任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在四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刘统勋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功勋卓著。甚至连他死的地方,也是在上朝的途中。

就在乾隆皇帝刚刚收到奏章,思考如何处理张廷玉问题的时候。刘统勋的第二份奏章又送到了。

在第二份奏章中,刘统勋又指责尚书讷亲在管辖吏部和户部的过程中,完全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将吏部和户部搞成了一言堂。请求乾隆皇帝指正讷亲的错误。

在收到第二份奏章后,本来还犹豫不决的乾隆皇帝瞬间打消了所有的疑虑。在他看来,如果讷亲和张廷玉没有犯下这些错误,像刘统勋这样的小官是断然不会上书直谏的。

随后乾隆皇帝在第二天朝会中罢免了张廷玉和讷亲的职务,并将刘统勋直谏两人的奏章进行了公示,鼓励众官向刘统勋学习。此事让刘统勋在朝中名声大震,他也随即开始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

也正是因为刘统勋敢于直谏前朝两大元老,当时的贪官们每每听到刘统勋的名字便头痛欲裂。而刘统勋为了彻底打击贪腐现象,更是亲自向乾隆要求去地方上出差。凡刘统勋所到之处,当地贪官,一个也跑不掉。

乾隆十一年,刘统勋出任了漕运总督,开始负责督修河道的工作。此后的二三十年中,刘统勋曾多次主持疏通河道和治水问题。在他当官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刘统勋几乎都是在进行治水的工作。

最为难得的是,刘统勋并非是一个只出工不出力的官员。他所治理的各种水患、负责疏通的各路河道,在经过他的治理后,基本上就很难再出现问题。

在治水的过程中,刘统勋还顺手解决了一大帮贪官污吏。比如刘统勋有好几次抵达水患灾区时,当地的官员都会向他抱怨物资不足,无法阻挡水患。最为典型的是,河南符祥的黄河决堤后,当地官员竟然哭诉说刁民太多,干草根本收不上来。

刘统勋觉得奇怪,微服私访进行调查。结果一查才发现,百姓们的干草多的是,但官府在没有收到好处费的时候,压根就不收这些干草。百姓的干草卖不出去,黄河的水患也就治理不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样看来,刘统勋治水之所以效果非常好,就在于他是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而这同时也得益于他勤于探索的实践精神。

实际上,刘统勋勤于探索的精神并不仅表现在治水这一件事上。

乾隆二十一年,乾隆皇帝下令编撰《西域图志》后,已经五十多岁的刘统勋亲自带着测绘队,在万般艰难的情况下踏遍了天山以北的巴尔喀什湖地区。在获取大量实地资料后,《西域图志》最终在乾隆二十六年编纂成书。而这本《西域图志》也成为了后来新疆地图的蓝本。

乾隆三十八年,这位刚直、勤政、能力出众的大臣在上朝途中因操劳猝死。乾隆皇帝亲自作挽联,并将刘统勋列为五阁臣之一,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的大概就是刘统勋这样的人吧。

租售情报杂志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官网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