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买房买车

历史上河朔三镇有何来源这是导致大唐灭亡的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16]人次

历史上河朔三镇有何来源?这是导致大唐灭亡的原因吗?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河朔三镇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唐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大多数朋友脑海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藩镇割据”。自安史之乱后的近150年间,唐王朝一直在支离破碎的处境中支撑,直至在公元907年被正式终结。

那么。唐王朝为什么一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是因为藩镇离心力过大、实力太强吗?结合一位“另类”节度使的特殊经历,也许有助于我们得到更全面的答案:

他的藩镇,是令唐朝廷谈之色变的“河朔三镇”之一;当初为了夺取节度使之位,他曾弑父杀兄、穷凶恶极;十余年后,却洗心革面,主动放弃一切、孤身求死;在退位之前,他将所统领藩镇的事务安排得妥妥当当,只为了帮助朝廷顺利接手;然而在他死后,朝廷却以拙劣的应对方式,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

此人就是唐宪宗后期的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总。

时代背景:藩镇割据的鼻祖——河朔三镇的由来

藩镇又称军镇,其最高统帅为节度使。早在唐睿宗时期,唐朝就在各州设置了节度大使,但赋予的权力比较有限;到了开元年间,为了在不增加中央财政负担的情况下更有效的经略外敌,唐玄宗在北、西、西南三大方位设立了数个军镇,并且大幅提高节度使的职权,让他们全权负责辖区内军事、财政、监察等各项事务。

这种军、政、民合一的体系,赋予了军镇强大的战斗力。在安史之乱前,边境的九大节度使汇聚了全国的精兵强将,对周边政权保持了有效压制,并让唐王朝的实控范围延伸至中亚地区:“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这也正是开元盛世得以实现的前提。

而在这种情况下,身处不被朝廷掌控的藩镇,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能有更好的处境。这就是弑父杀兄的刘总深受卢龙军民爱戴,朱克融、史宪诚等人一呼百应的客观原因。

河朔三镇的归而复叛,代表着唐王朝的藩镇政策正式失败。到了唐武宗时期,形势虽然一度改观,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根深蒂固的制度问题。几十年后,黄巢、王仙芝起义成了压垮唐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藩镇实力进一步增强,各自为政已成了普遍现象,唐王朝已名存实亡。而到了公元907年,掌控中原的头号军阀朱全忠篡唐立梁,曾经辉煌的大唐王朝正式覆灭。

所以大唐灭亡这口锅,应该由谁背?

孩子杂志

通讯世界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