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农民互联网

甲醛中毒多久能好什么是甲醛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2日    点击:[20]人次

甲醛中毒多久能好 什么是甲醛

一、要了解什么是甲醛

甲醛的来源

室内的甲醛多来源于各类人造板材(大芯板、九厘板、中密度板等),涂料和油漆也含有一定甲醛,但含量较低。因此针对甲醛一般都处理各类人造板材或家具。解决甲醛释放过多的办法有:减少大芯板和其他人造板材的使用量;尽量购买环保的人造板材;板材进场后使用甲醛清除剂1号涂刷板材,然后再对板材进行加工。

甲醛致癌和促癌作用

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大量文献记载,甲醛中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二、甲醛中毒关键在接触量

根据我国的规定,甲醛在工作场所的最高空气允许浓度为0.5克/米3,居室和办公场所的甲醛最高空气允许浓度为0.1克/米3。但这些卫生标准并非判断中毒的分水岭,在许多情况下,评判中毒的标准不是人体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而是实际接触的剂量。

动物实验表明,小鼠呼吸道吸入浓度为400毫克/米3的甲醛,半数可在两小时内死亡;大鼠呼吸道吸入浓度为1000毫克/米3的甲醛,半数可在30分钟内死亡。

据报道,人体接触1.2毫克/米3的甲醛不会造成中毒,在2.4~3.6毫克/米3条件下可出现能够忍受的鼻、咽部刺激症状,4.8~6毫克/米3时能忍耐10~30分钟,超过30分钟则不适感大增,超过10毫克/米3时可能造成甲醛急性中毒。因此,在对人体甲醛中毒进行评估时,主要应从现场甲醛空气浓度和甲醛的刺激、致敏作用方面来进行。之所以不考虑甲醛的致突变作用,是因为此作用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很难对个体进行肿瘤的病因学分析。实际上,目前多数病人的心理负担大于生理损害。

为避免甲醛的危害,目前常用药物炭吸附法、通风法、植物驱除法和化学驱除法等驱除办法。

需要指出的是,居室中的甲醛大多来自黏合剂,其固化作用使甲醛的释放成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建议大家首选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药用炭吸附和植物的驱除作用有限,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使用化学驱除法的前提是了解其化学成分,以免“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三、甲醛中毒后有怎样的表现

甲醛蒸气可引起眼部烧灼感、流泪、结膜炎、眼睑水肿、角膜炎、鼻炎、嗅觉丧失、咽喉炎和支气管炎;严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水肿等。不同浓度对人的刺激作用。上表代表大多数人的反应,甲醛的嗅觉阈为0.06~1.2mg/m3,眼刺激阈可低至0.01~1.9mg/m3,个体间的差异甚大[1]。

皮肤接触时,甲醛能抑制汗腺的分泌,长期接触可使皮肤干燥、皲裂、手掌角化、皮炎、红斑、丘疹、瘙痒,严重时可见甲沟炎和指甲软化。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甲醛,可增高机体对甲醛的敏感性,发生湿疹,主要好发于手、指和面部。有的甲醛过敏者接触后很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但往往很快消失[1]。

根据国内多次对制造酚醛树脂及氨基塑料作业人员引起皮炎的观察,认为引起皮损多数表现为急性接触性皮炎,发病部位主要为前臂屈侧和手背,5~10min后发生支气管和肺部严重损害其次为面部、颈部、上臂和下肢屈侧,有时腋窝、

腹股部位等处亦受侵犯。尚有少数病例表现为广泛性的皮炎,瘙痒明显。考虑到部分患者皮肤斑贴试验阳性、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现象,加上个别患者短期内反复多次发作等,因而推测发病除甲醛直接刺激外,可能与机体对甲醛的过敏作用有关;但甲醛蒸气对皮肤的过敏作用极为罕见。观察同时发现,除急性皮炎和湿疹外,尚有皮肤的慢性损害,长时间接触后引起手部过度角化、慢性湿疹、皮肤呈鞣革状,也可引起色素沉着。

四、甲醛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1、通风法

通风法不必过于解释,就是通过空气的流动,将有害气体排到室外,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唯一不足之处是甲醛释放周期长,一般要三年到十五年,装修后将新房空闲三年以上显然不现实。因此单靠通风法还达不到要求。

2、物理吸附

为了深入探讨汉紫表面物种的作用以及吸附质-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采用氯苯作为二恶英的模式物,研究了其氯苯的吸附特性,并通过TPD-MS、XPS、FTIR、Raman等表征方法阐明了氯苯与表面物种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其苯环上氯原子的强吸电性,氯苯能够与它酯基官能团以弱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并在脱附过程中引起上酯基向羧基官能团的转化,同时它的石墨微晶结构也由于氯苯的吸附作用而受到破坏。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177129)和国家“863”项目(No.2012AA062501)的资助,研究成果已发表于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2014,236,506-512)。

3、椰维炭吸附

椰维炭是以椰壳为原料,经高温活化、碳化处理,同时负载光触媒、碳纤维而成的一种新型活性炭。其对有机气体吸附能力比普通活性炭高5倍至以上,吸附速率更快椰维炭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微孔径。比表面积可达1000-1600m2/g,微孔体积90%左右,其微孔孔径为10A-40A。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适中、分布均匀、吸附速度快、杂质少等优点。对甲醛、苯、TVOC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吸附作用。[2]

4、用水、醋、红茶泡水来去除甲醛

网上很多人介绍说,由于甲醛溶于水,可以在家里多放几个水盆用来吸收甲醛,或者用醋或红茶泡水等方法。甲醛易溶于水、醇和醚这是事实,空气中的游离甲醛运动过程中遇到水后会溶入其中,这与活性炭的吸附原理类似。一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只有水盆的大小,而1克活性炭内部孔隙的比表面积可以达到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即使在房间内放一百盆水,其实吸附效果不会比一小包活性炭强多少。因此利用水、红茶、醋等方法来吸附甲醛,显然是不现实的。甲醛的释放与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空气中湿度增加,甲醛的释放量会大大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中相对温度增加10%,室内甲醛释放量会增加5%左右。

5、活性炭吸附

南开大学专门研究活性炭的李老师告诉记者,活性炭的使用初期确实有效果,因为孔隙具有吸附势,是靠碳分子与被吸附分子的引力而形成的,孔径越小,吸附势越强。另外,按照分子运动理论来说,一切物体均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它们之间有间隙,同时又处于永不停息漫无规则的热运动状态,分子间相互碰撞很频繁。从有关资料显示来看,在标准状态下,甲醛分子的自由运动速度约为450米/秒,一个甲醛分子与其他分子每秒要碰撞109次。此时,碰撞分子的直径与活性炭孔隙如果匹配,即被吸附了。无论是传统的活性炭,还是炒得比较多的改性活性炭,由于其孔隙过大,吸附能力都有限。

6、光触媒去除甲醛

光触媒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可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的水(H?O)、二氧化碳(CO?)和其它无害物质,因而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净化空气功能。

7、橘子、菠萝等水果吸附甲醛

这是过去很多人喜欢用的一个方法,可以说是一个民间土方法。很多民间土方法是长期以来生活经验的总结,是经过时间与实践检测的真理。但这个方法却是一个完全荒谬的做法。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栏目刚刚播出一期节目,柚子皮,菠萝去除甲醛?是真的吗?节目中特意做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密封仓中,放置柚子皮的实验仓甲醛含量是空白仓的十倍。因为放入柚子皮后,实验仓的温度增大,甲醛释放量大大增加。柚子皮,菠萝等不但无法去除甲醛,还会使室内的甲醛含量增加。过去很多人之所以觉得使用柚子皮,菠萝后,室内的装修味道小了,那是因为水果的味道把甲醛的味道掩盖住了。

8、食醋熏蒸

食醋属于酸性物质,有微弱中和空气中氨气的作用,但不会和甲醛等其他有害成分发生反应。

9、负离子净化法

据研究和使用证明有一种天然的负离子散播功能,可以有效吸收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负离子可以有效清除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净化室内空气清除其他石质的负能量,净化环境能量。

改善室内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室内的负氧离子含量。科学实验表明,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有利于身心健康,空气中负氧离子就能够有效分解甲醛、甲苯等装修污染物,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是解决装修污染的不错选择。针对空气负离子清除甲醛的功效,中科院经实验证实,人工生成的小粒径负离子清除甲醛的有效率达73.33%以上,长期使用达99%。装修新房去除异味可用负离子来清除室内异味。[3]

10、空气净化器除甲醛

空气净化器的所有净化效率计算都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的,是在排除持续污染源的情况下测量所得,也就是说,这些数据都是在满足特定条件下获得的,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净化效率会比厂商们宣称的低一些。从本质上来说,空气净化器只是起到一种辅助和补救的作用,比如在室内空气已经出现污染的情况下,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污染程度,但并不意味着能从根本上消除空气污染。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