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读物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全文及翻译注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4日 点击:[20]人次
明代读物《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 全文及翻译注释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作者程允升。《幼学琼林》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卷二·朋友宾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取善辅仁,皆资朋友;往来交际,迭为主宾。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日丽泽。东家曰东主,师傅曰西宾。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肝胆相照,斯为腹心之友;意气不孚,谓之口头之交。彼此不合,谓之参商;尔我相仇,如同冰炭。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
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以待荐;杜伯非罪,左儒宁死不徇君。分首判袂,叙别之辞;拥彗扫门,迎迓之敬。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关三叠》曲。频来无忌,乃云入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醴酒不设,楚王戊待士之意怠;投辖于井,汉陈遵留客之心诚。
蔡邕倒屣以迎宾,周公握发而待士。陈蕃器重徐稚,下榻相延;孔子道遇程生,倾盖而语。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调非同志之人。分金多与,鲍叔独知管仲之贫;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要知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朋友合以义,当展切偲之诚。
注释
①取善辅仁:吸取朋友的长处来培养自己的仁德。善,长处。仁,仁义。资:凭借,依靠。迭为主宾:双方互为主宾。迭,交替,轮流,更迭。
②金兰:《易·系辞上》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形容志同道合的人,后来则引申为异姓兄弟之间的结拜。资:资助。丽泽:比喻互相资助。
③东家、西宾:古人待客,按照礼仪,主人坐在东面向西面,所以称作“东家”或“东主”,宾客坐在西面,面向东面。
④父执:父亲的朋友。执,就是至交,好友的意思。同袍:同穿一条战袍的战友,后来多比喻特别有交情,关系十分密切的人。
⑤心志相孚:心意相通,以诚相待。孚,信用,相应,符合。莫逆:没有抵触,思想感情一致,比喻情投意合,感情深厚。忘年:就是忘年交。指两个人年纪或辈分相差悬殊,但却可以称为知心的朋友。
⑥刎颈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战国时赵国大将军廉颇不屈居于蔺相如之下,扬言要当面羞辱相如。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计私仇,对廉颇一忍再忍,最后廉颇深受感动。后来廉颇肉袒上门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结为“刎颈之交”。总角好:用来比喻童年时代就是很好的朋友。总角就是古代儿童把头发梳成一个向上的小辫,这里指童年时代。孙策:孙氏政权的建立者,其弟孙权称帝追尊其为长沙桓王。周瑜:字公瑾,帮助孙策创立政权,后辅佐孙权。
⑦胶漆相投:用来比喻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亲密而无间。雷义、陈重:东汉人。雷义、陈重分别举茂才和孝廉,二人先是互相谦让,太守和刺史都不同意,最后二人同拜尚书郎。所以人们称他们的关系就像胶漆一样坚固。鸡黍之约:《后汉书·范式传》记载,东汉,山阳金乡的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字元伯)是京城洛阳太学里的同学,关系特别要好,后来各自回家。范式约定两年后到张劭家拜访,转眼约期已到,张劭杀鸡煮黍准备待客,他的母亲说:“分别两年,千里之外,怎么能相信。”张元伯说:“范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后来范式果然如期而至。后来用“范张鸡黍”来表示朋友间的信义与深情。
⑧芝兰之室:比喻贤士所居的地方。鲍鱼之肆:比喻恶人所聚集的地方。鲍鱼,腌鱼。
⑨肝胆相照:比喻朋友之间以诚相待。肝胆则比喻真诚的心。心腹:推心置腹的朋友。意气不孚:志趣不相同。不孚,不信任。口头之交:表面相交,实际上很没诚意。
⑩参商:参、商两颗星,一个在东面,一个在西面,此出彼没,永远不相见。后来用其比喻人分离不能相见,也用来比喻不和睦。冰炭:冰和炭是不能相容的事物,用其比喻二者不能相容。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诗经·小雅·伐木》:“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意思就说是人们如果道德都沦丧了,一块干粮这样一件小事情在朋友间也会引来纠纷。干糇,干粮。愆,差错,失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比喻别的国家的贤才可以辅佐本国,就好像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做琢磨玉器的石头一样。后来则用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外力,一般指朋友。
落月屋梁:唐代李白曾被流放到夜郎。杜甫写《梦李白两首》其中有“落月屋满梁”的诗句。颜色:指面容。暮云春树: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有这样的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丰仪:仪表。
王阳在位,贡禹弹冠:汉代的王阳与贡禹是好友,王阳做了官,贡禹也拿出帽子,弹掉上面的灰尘,等待他推荐自己。后来用“弹冠相庆”指因将做官而相互庆贺。也泛指利害相同者为某件得意的事情共同庆贺。多含有贬义。杜伯、左儒:杜伯、左儒是周宣王时的人。周宣王无缘无故杀害杜伯,左儒力争,后也被杀死。
分首:分头,表示两人分开。判袂:衣袖分开,也表示朋友离别。拥彗:拿扫帚。古人迎接宾客,常拿着扫帚以示敬意。扫门:清扫门庭。迎迓:迎接。
陆凯折梅:《荆州记》记载,三国吴陆凯和范晔是好友,后来两人一个在江南,一个居住长安。有一年冬日,刚好从南方来了一个传递公文的驿吏,陆凯便折了一枝梅花,叫驿吏带给范晔,并且附去一首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后来用此比喻对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入幕之宾:《晋书·郗超传》记载,晋代谢安与王坦之曾去桓温家里议事,桓温叫郗超躲在帐子里听。结果来了一阵风,把帐子吹开,看见郗超,于是谢安笑笑说:“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幕,指帷帐。不速之客:不请而自来的客人。速,邀请。
醴酒不设:西汉楚元王与穆生交情很好,穆生不喜欢喝酒,元王每次设宴都为他准备甜酒,后楚王戊继位,开始也常备甜酒,后来渐渐忘了准备甜酒,穆生说:“可以离去了。”后来用此来形容对人的敬礼渐渐减少。醴酒,甜酒。投辖于井:《汉书·陈遵传》记载,汉陈遵,字孟公,嗜酒,好客,留客之心诚,每次宴请宾客,总是关上门,取下客人车轴的辖投入井中,使车不能行,不让客人走。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后来用“陈遵投辖”表示主人好客,盛情招待。
倒屣以迎宾:汉末蔡邕,字伯喈。《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记载,蔡邕富有才名,在朝廷地位很高,家中常常车马盈门,宾客满座。有一天,突然得知王粲上门求见,蔡邕慌得倒拖着鞋子出来迎接,并向众宾客介绍说:“王粲有异才,我不如他。”后来用“伯喈倒屣”表示热情迎客。屣也作履,都是对鞋的称呼。握发而待士:《韩诗外传》卷三《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为了招揽天下的贤士,曾经“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意思是对求见的人不怠慢,即使是正在洗头、吃饭,也立刻停下来接待。后来则用此表示礼贤下士,求才殷切,为国事操劳。
下榻相延:《后汉书·徐稚传》记载,豫章太守陈蕃很器重隐士徐稚,专门为他准备一个坐榻,徐稚一走,就把坐榻收起来。倾盖而语:《孔子·家语·致思》记载,孔子在郯地路上遇到程子,两人停车交谈,车盖互相倾斜,双方意见投合,一谈就是一整天。后来用“倾盖而语”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交谈,也表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盖,车盖,形状如伞。
伯牙绝弦:《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或志在流水,子期都能心领神会,一听便知。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这样的知音了。后来用“伯牙绝弦”比喻哀悼亡友或慨叹无有知音之苦。管宁割席拒华歆:《世说新语·德行》记载,东汉末年,管宁与华歆同席读书。一次,有人乘坐轩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放下书跑出去看。管宁于是将席子割成两半,说:“你不是我要的朋友。”从此与华歆分开坐。后来用“割席”指朋友绝交。
分金多与:齐国人鲍叔牙曾与管仲一起经商,因管仲家贫,总是多分钱与管仲。绨袍垂爱:《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范雎曾受须贾陷害,惨遭毒打,几乎死去,后改名张禄逃到秦国担任相国。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破衣去见,须贾送他一件绨袍。第二天,须贾才发现范雎已担任秦国相国,于是肉袒谢罪。范雎因为须贾赠予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所以便宽释了他。后来用“绨袍情”来比喻不忘贫寒旧友。
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宾主尽东南之美”。意思是说宾主全都是东南地区优秀的人士。展切偲之诚:以诚相待,表示互相切磋、勉励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