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帝王后宫女官编制如何演化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4日 点击:[22]人次
《二十四史》帝王后宫女官编制如何演化
关于帝王后宫的女眷,这里指的是供天子享用使唤的女人。那时候平民都可以一夫多妻,帝王管理国家,日理万机,自然需要更多的内助了,再者也是荣耀与威武的一种体现。逐渐地,就演变成了一种礼规、一种定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礼记.昏义》这样讲:“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
不难看出来,自古我们就是以“家”的模式,搭建“国”的治理结构。天子主外,天后主内,皇帝管政事,后妃理内务,以期达到家和国兴。乍看,似乎与男女性关系没多大牵扯,出发点重在治理好天下、造福于万民,其实……你懂的!这是中国最早最基本的帝王后宫女官定编,注意,这时给帝王的祖母、生母,尚没有安排名份和位置。
《汉书.外戚传》这样讲:“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至武帝制婕妤、娙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
从秦、汉尤其是汉开始,帝王的祖母和母亲有了头衔,这是变化之一;之二是,女官开始增加,嫔妃的名号开始出新花样,比如汉武帝设婕妤,汉元帝创昭仪,打破了传统的九嫔规制,而多至十四等;其三,女官的级别待遇清晰明确地得以标明,比如“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其四,帝王的床帏性淫之状,开始载诸文字,《后汉书.皇后纪》敢这样写:“自武、元之后,世增淫费,至乃掖庭三千,增级十四。妖幸毁政符,外姻乱邦之迹……”
严格意义上讲,满清像元朝一样,是外来政权对中原汉民族的强权专制,所以最初在后宫的设置上,既想效法周礼汉制,又担心丢掉本民族尊严,所以有些四不像。到来康熙,才有了完备健全的后宫编制。“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局东西十二宫。东六宫:曰景仁、曰承乾、曰钟粹、曰延禧、曰永和、曰景阳;西六宫:曰永寿、曰翊坤、曰储秀、曰启祥、曰长春、曰咸福。”一看这些纳福吉祥的宫名,就知道这是那些旧朝遗老的酸文人,将满汉文化杂交攒出来哄皇帝佬儿高兴的。
帝王后宫的人员机构配置与经管,既是绵延千年的封建帝制的政治现象,又不失为一种中国特有的皇家男女关系文化景观,它曾经是男权社会男人向往和追求的人生最快乐幸福的理想境界——虽然做此种梦的人数不多,许多武夫藩将、个别布衣平民,举义旗动刀枪,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常常是其中不小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