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完美婚礼

曹操究竟碍于什么原因而不篡汉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18日    点击:[17]人次

曹操究竟碍于什么原因而不篡汉

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刘备为重新夺回荆州,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结果被东吴大败于猇亭,逃回白帝城后病死。至此,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同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三国演义》的一个最大政治依据就是“曹操篡汉”。曹操当政期间,“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样的标签一直贴在曹操的身上。其儿子曹丕在曹操死后真的篡了汉更让“曹操篡汉”这条罪状坐死!

网络配图

对于封建政治思想十分浓厚的时代来说,曹操所以能够招徕最大的政治军事人才群体为其服务,其号召力就源自于曹操的“护汉”鲜明思想。颠覆董卓者有曹操,将汉天子迅速收拢身边实施保护有曹操(有人却非要将其定义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讨袁绍更是大打“护汉”旗号。当汉末之时的政权结构已经荡然无存的时候,唯一一个极力维护汉朝政权的实际上仅有曹操而已。我们难道不能从中看到曹操“护汉”的自动至少是被迫吗?

《三国演义》这部书以颂扬诸葛亮为主线,因此而极力塑造曹操篡汉这样的政治命题,从而展示诸葛亮的“忠”、“智”、“勇”,其实是一个很巧妙的构题方法。但是,我们不能被其牵着鼻子走就从史学上认定曹操篡汉。小说设题和历史真实并不等同,这应当是我们必须保持的客观态度。

毛泽东很显然对曹操篡汉这个命题不以为然!因为事实确实如此。“赤壁大战”关键在于曹操北军不习水战,且久居南方,水土不服,导致曹军战斗力大损。但“三国演义”却将之归之于诸葛亮使道术借东风而使得火烧曹操水军之计得以肆行,岂不是太过儿戏?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国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