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为什么不走诸葛亮北伐的线路呢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18日 点击:[18]人次
蒋琬为什么不走诸葛亮北伐的线路呢?
蒋琬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诸葛亮去世,蒋琬继其执政,总揽蜀汉军政。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最后病重离世。
蒋琬本来在刘备的手下做事,等到刘备攻入川蜀之地平定了益州之后,蒋琬被任命为广都的守卫长。有一次,刘备和诸葛亮等人巡查,路过广都县的时候,恰好发现这时的蒋琬不理政务,而且沉醉不醒。刘备看到此情形非常的生气,于是便要将蒋琬处决。但这时候,诸葛亮站了出来,他对刘备说,蒋琬是江山的大才,而不屑于理会这点小职责。所以可能有点不修边幅,希望刘备能饶他不死。
一直以来,刘备都非常尊重诸葛亮的意见。虽然刘备没有处决蒋琬,但是还是罢免了蒋琬的职务。诸葛亮见此状也不好再说什么。等到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握了蜀汉的大权,交往才被重新起用,并且收到了诸葛亮的悉心的栽培,官位更是连升几级,可见诸葛亮对蒋琬的欣赏。每次诸葛亮,出去征伐,蒋琬就负责,收集粮食和搬运粮草,以及补充兵员等后勤工作。除此之外诸葛亮还,经常夸奖蒋琬,甚至和刘婵说,如果他出了什么事,蜀国的大权可以完全交给蒋琬来处理。
再到后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后主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嘱上,确实重用了蒋琬。蒋琬的官职不断往上升,一开始尚书立,而后又变成了益州刺史,最后又被封为大将军,主持朝政,掌握了蜀汉的大权。当时的诸葛亮刚刚过世,蜀汉中个个人心惶惶。虽然蒋琬才刚刚当政,但是他非常的镇定自若,他一上任民心迅速就被安定了下来。
蒋琬在汉中驻守六年,一直没有行动,恐怕并不仅仅是身体不好这样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建兴五年北上驻守汉中,第二年春天就对魏国发起了进攻,两相对比,蒋琬的这个准备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一点。再说身体,诸葛亮是病逝在前线,蒋琬不可能一开始驻守汉中就病倒干不了事情吧?这只能说明,蒋琬只是一个行政性事务人才,在军事上并不擅长,即便是他提出的这条走上庸的进攻路线,恐怕也不过是别出心裁的标新立异罢了,于军事上并没有可行性。不是说刘封当年走过这条路吗?但这有两点根本不同,一是刘封当年是南北夹击,就是孟达已经从南部的秭归北上进入上庸;二是当年上庸相对独立,它只是名义上属于魏国。六年没有行动,是他只是说给蜀国皇帝和大臣们听的,还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从而一直犹豫不决,也已经难以知道了。不过,蒋琬后来把大军屯驻涪县,倒是可以看出他或许根本就不想大规模用兵。
通过蒋琬不走诸葛亮的进攻路线还可以看出,蜀汉国的战略进攻方向是一直在变化的。刘备的进攻方向在东部,自己发动了夷陵之战不算,就是临死指定了一个“统内外军事”的托孤大臣,也让他驻守在东部边境。诸葛亮五次北伐,走的都是祁山路。蒋琬这条路尽管是一条“捷径”,但却更加艰难。通过这种进攻路线不断的变化可以看出,蜀汉国自从失去了荆州南郡以后,决定了他就是一个偏处一隅的格局,唯一能够改变这种格局的时机就是诸葛亮的初次北伐,因为那时候魏国根本就没有准备,结果却是被马谡所断送。
虽然早年没有被刘备重用,没有建立什么成就。但是,到了蜀汉末年时期,他已经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蜀汉的真正的掌权人。他不但继承了诸葛亮的遗愿,而且,光明坦荡,从未滥用职权。也是一心想要完成诸葛亮的事业,不想辜负他。蒋琬的才能不必多言,虽然没有完美的发挥他的才智,但是通过诸葛亮的言语就可以知道他到底有多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