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太守是什么官职有多大的权利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18日 点击:[14]人次
汉朝时期太守是什么官职?有多大的权利?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
太守本来叫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秦朝统一之前,实行的是分封制,春秋战国后期郡县开始出现。秦将全国分为40多个郡,汉朝沿袭秦制,同时实行分封,所以出现了郡、国(诸侯国)并存的局面。两汉太守位高权重,不亚于分封时期的诸侯王。
地位尊崇
汉景帝为何改郡守为太守?其实很容易理解,汉景帝时期刘邦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尾大不掉,酿成“七国之乱”,汉景帝平乱废了很大的力气。改郡守为太守就是为了提高郡守的地位,打压诸侯王。“太”在中国古代经常和“大”通用,三公之一的“太尉”,九卿之一的“太仆”,可见汉景帝用心良苦。
太守秩二千石,其俸禄水平和三公一样。平时皇帝召见太守需要用赐玺书。太守如果治理地方成绩显著,可以进入中央政府担任公卿(高第得入为公卿)。例如西汉时期的张苍、申屠嘉都是从地方太守,因政绩卓越,进入中央政府担任丞相。东汉情形也差不多,太守入朝为三公非常常见。
第三,从制度上来讲,故吏为何对太守如此尊敬,甚至甘愿为之赴死,这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由于两汉实行察举制,所以太守才是掌握士人仕途之路的关键人物,太守所举孝廉、茂才,大多都是自己所征辟的吏员,当他们走上仕途之路,怎会不感念举主的恩情。
所谓“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袁绍、杨修的家族四世三公、四世太尉?就是因为他们长期担任高官,所能举荐的人才特别多,这些人就都成了他们的门生故吏,自然在朝廷中的关系网越来越密,根扎得越来越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成了门阀士族的萌芽。
太守权威太重,对中央政府自然不是好事,于是汉武帝时设立刺史一职,对太守进行巡查监督。在全国划分十三州部,每一个州设立一名刺史,主要的职责便是监督太守的工作。当时刺史秩六百石,根本没有太守高,但是却担负着监督太守的重任,属于位卑权高的职位。
在西汉时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极大地限制了太守的行为,减少很多不法之事的发生。东汉时期刺史增秩到二千石,权重开始有所增加,到汉灵帝时,由于黄巾起义后地方纷乱四起。刘焉建议汉灵帝设立州牧,于是州郡成为割据势力,三国乱世就此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