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是清谈之士为何会被曹操杀害呢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1日 点击:[17]人次
孔融是清谈之士,为何会被曹操杀害呢?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过,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懂得谦让的美德,不过我们也能从这个故事中看出来,孔融其实是一个很淡薄的人,对功名利禄没有太多的追求。这样的性格让他越来越看不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曹操,最终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是清谈之士,不懂做官,后来袁绍之子袁谭击败孔融,孔融投奔曹操,但是总是喜欢妄议朝政。
孔融已经看到曹操奸雄诡诈,已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封建诸侯。曹操怀疑他所谈论的越来越广,更加害怕他。然而,因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嫉忌他正确的议论,怕阻抗自己的大业。山阳人郗虑揣摩曹操的心事,以蔑视国法为由奏免孔融。曹操又写信故意挑拨二人,孔融也回信相对。
后来。曹操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