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社会新闻

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的内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1日    点击:[12]人次

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的内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丁亥(初一),三国曹魏第二位皇帝曹叡病重,紧急召见司马懿,令其与大将军曹爽,一同辅佐八岁的曹芳。即日,魏明帝曹叡驾崩于洛阳嘉福殿,年仅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二十六天后,即正月癸丑(正月二十七日),其遗体葬于高平陵(《三国志·明帝纪》)。

据《洛阳县志》记载,高平陵在今汝阳县茹店村东南霸陵山下,地面有夯土冢,高约15米,它“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又据王璐所著《魏明帝曹睿高平陵的考古调查与初步研究》中描述,高平陵位于汝阳县城以北23公里处的一片高亢的台地上。台地东高西低,东依南北走向的霸陵山(又名五纵山)。

如果没有“高平陵之变”,它慢慢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乃至于销声匿迹,不被人提起。然而,这场政变把它推向了前台,并以它的名字命名。本文通过再现高平陵之变始末、直接影响,进而分析高平陵之变对西晋“分封建国,以建屏藩”及“八王之乱”的深远影响。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十周年,大将军曹爽陪同魏帝曹芳拜谒高平陵,为魏明帝扫墓。太傅司马懿抓住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召集司马师私养的三千死士(帝阴养死士三千《晋书》),占据皇宫,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洛阳各城门,并派兵出城占据洛水浮桥。

同时司马懿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曹爽之职,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曹羲之职。然后,司马懿向魏帝上奏,痛斥曹爽的罪状,这封弹劾表被曹爽截留,不敢告知皇帝曹芳。其中,主要的四条罪状如下:

一是曹爽违背先帝曹叡遗命,破坏国家制度;

二是曹爽在朝堂之上僭越君臣本分,如接收魏明帝的才人;

三是曹爽在朝堂之外肆意专权,结党营私;

四是曹爽幽闭太后,离间陛下和太后二宫之间关系。

“高平陵之变”与“八王之乱”的异同

“高平陵之变”,魏明帝曹叡病逝后,八岁的曹芳即位,大将军曹爽是独揽大权的权臣,已经威胁到了皇权。因此,司马懿作为四朝元老,托孤重臣,有义务,“清君侧”,除掉权臣曹爽、何晏、丁谧、毕轨等人。

“八王之乱”第一阶段,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外戚杨骏位极人臣,大权在握。此时,皇后贾南风为了自己的权势,也为了阻止杨俊独揽大权,先利用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除掉杨俊,再依次除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成为胜利者,掌握朝政大权。

“八王之乱”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胜出的贾南风阴沟里翻船,拉开了西晋宗亲藩王争权夺利的序幕。他们为了除掉当权者,自己掌权,混战不休,生灵涂炭。

本质上,“高平陵之变”和“八王之乱”是一样的,都是皇权不振,权臣争斗不休。只是“高平陵之变”的胜利者是外姓人,而“八王之乱”的胜利者一直为西晋宗亲司马氏而已。

结语: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除掉政敌大将军曹爽,逐步架空曹魏皇帝,掌握朝政大权,为西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晋武帝司马炎吸取了曹魏“高平陵之变”丢掉江山的教训,废弃了魏文帝曹丕的限制宗亲藩王权力政策,效仿汉高祖刘邦“分封建国,以建屏藩”,保证权力掌握在司马家族手里。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权臣作乱的作用,却引发了比西汉“七王之乱”更厉害的“八王之乱”。

西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七王之乱”,这些诸侯王叛乱的名义就是“清君侧”。幸运的是,“七王之乱”很快被周亚夫平定了,而西晋的“八王之乱”却历时十六年之久,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影响,最后五胡乱华,西晋灭亡。

u渠道合作大厅艾奇在线旗下实名制广告代理商

我需要抖音小游戏推广达人合作有实力的联系我

我提供百度搜索信息流头条神马uc教育框架户高返

我需要快手聚星广告代理商和品专代理商艾奇在线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