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全国经济

面对波动耐心也许是更好的投资方式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7日    点击:[19]人次

面对波动耐心也许是更好的投资方式

面对波动耐心也许是更好的投资方式

最近A股市场陷入波动之中,很多投资者的心情也开始随着K线上下波动。那么我们新手现在该清仓吗?现在是抄底的机会吗?小编在此整理了耐心也许是更好的投资方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市场波动时正适合检验手中的基金

面对市场波动,其实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短期市场回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真的适合自己:许多投资者,可能会认为“涨得快”、“涨得猛”的基金更适合自己,但是随着行情起伏震荡,我们才会赫然发现:也许那些“拿得住”的基金,可能更适合作为投资的长期伴侣。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短期波动是帮助投资者检验手里基金成色的工具,一方面,震荡市能够看出基金经理的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长期持有。我们经常听到一句关于投资的话:“要做时间的朋友”,事实上做了正确的选择,时间才是你的朋友。选错基金,时间可能会是你的敌人。所以,在时间的陪伴下,那只适合你自己的基金,才是最好的。

面对波动,我们该怎么办?

回到一开始朋友们的灵魂发问:面对波动我们该怎么办?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曾说:“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如果我们回顾一下A股的历史:相较于2015年的急涨急跌,近期的市场波动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从现在回头测算,如果我们在2015年高点(2015年6月12日)买入,上证综指会从5200点跌至到3421点,下跌33%,但是同期520只主动偏股型基金中有276只产品已在今年创出历史新高,平均涨幅近42%,正收益基金占比近93%。

如果在2007年高点(2007年10月16日)买入的话,上证综指会从6100点跌到3421点,下跌43%,同期181只主动偏股型基金中有93只产品已在今年创出历史新高,平均涨幅为98.31%,正收益基金占比为98%。

市场是难以预测的,我们无法保证自己可以在绝对低点买入、在绝对高点卖出,过度追求短时的“低买高卖”不仅会增加投资难度,也会增加来自投资的焦虑——短期择时更需要对抗人性,让你感觉很好的投资,有可能只是一种从众的“羊群心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耐心地长期持有可能会是更好的投资方法。

在投资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理解自己:对于投资,自己到底有多少耐心?如果拿着自己结婚、买房、养娃的钱做短期博弈,可能会匆匆忙忙投进去,几个月之后又要跑出来;这样因为时间限制,投资者往往会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率。对于投资,时间更像是一种催化剂,它既可以增加收益,也可能扩大回撤。如果我们过于关注短时涨跌,时间只会为我们的内心平添焦虑;但是如果我们放平心态,选择耐心与等待,会看到我们波动的投资曲线,逐渐被时间平滑,甚至可能会为我们展现出一个不错的结果。

所以在摸清自己,确定自己的投资目标之后,便努力执行下去,避免过分关注短期市场变化。在投资中,少一分纠结、多一些耐心,与时间做长期的朋友,最终也许会收获一个不错的回报。

投资不是一次和他人比拼分数的考试,而是一场与自己共同成长的旅行。投资不仅是一场追求财富增值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纪律性和定力的洗礼。在投资中,认真挑选一支基金,做时间的朋友,也许是面对波动更好的解决方式。

近两年来许多投资者购买的基金收益普遍不太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绝大部分基金的大幅亏损对于投资者的这些疑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李颖指出,首先基金产品本质是一揽子证券投资组合,基金的收益表现与投资标的基础市场的表现密不可分。在股票市场连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下,以投资股票为主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也难以取得正收益。在股市上涨的行情下,偏股型基金往往大部分能取得正收益。所以,基金也不可能创造神话,在近几年市场连续下跌的行情下创造很高的正收益。

从长期的绩效来看,大部分情况下,基金的整体表现要好于个人投资者,尤其在牛市和震荡市场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如2006年和2007年均有超过八成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100%以上的回报,而个人投资者这一比例均达不到2012年近50%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5%至30%的回报,而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个人投资者亏损幅度在5%至50%。因此,基金仍不失为个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一个较好的投资工具。

无论是中国股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各种问题,都不是短期能够消除的,都需要市场整体的理性来推动。但是作为投资者本身,一定要衡量清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盲目的听信销售人员的宣传。如果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或是短期要使用的资金,不能投入太多在单一的股票类基金中,以免受到股市波动风险的冲击较大。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有实际意义的,应该是抱有长期投资的心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续期选择相应适合的基金产品,避免过度追逐短期收益突出的热点基金、多关注长期业绩相对较为稳健的基金,通过定投、组合配置来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健的回报。

投资相关文章:

★ 基金投资三大误区

★ 股票投资名人心得

★ 外汇外汇投资入门宝典

★ 股票的投资技术知识

★ 外汇交易入门知识

★ 股票的基础入门术语

★ 买基金要会选基金

★ 卖出股票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 外汇基础知识解读

管理学家杂志官网

艺术评鉴杂志社

汽车知识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