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英帝国对海权如此重视海权对一个国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6]人次
为什么大英帝国对海权如此重视?海权对一个国家到底有多重要
在19 世纪晚期到20 世纪初的西方世界,人们并不把战争视作可怕之物或者文明堕落的象征。虽然和平主义渐显头角,也有很多关于战争的可怖及非正义性的讨论,但这些并不是主流观念。欧洲已经有一百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很多人逐渐忘掉了战争的可怕之处。而且对于1914 年以前的一代人来说,战争既是非文明世界的法则,也是文明世界的法则。国家之间的冲突必然会间歇性地发生。持久的和平只是妄想。战争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人们期待和理所当然的事情。“战争代表着活力与生命,而太过持久的和平预示着停滞、颓废和死亡……只有战争才能让那些卑微的原始生命通过进化和自然选择发展成近乎完美的,能被称之为人的生灵。”而且人们坚信无情地清除那些“虚弱的个体和国家”是民族进步的自然手段。“在国家和民族之间,战争一直是优秀一方通过取代低劣一方而继续前进的普遍法则。”这样的言论在当时数不胜数。
(上图)在中国沿海航行的“百人队长”号,不远处有两艘中国帆船经过。
像帕默斯顿爵士(Lord Palmerston)说过的那样,英格兰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300 年来英国的安全战略中有三个密切相关的原则:
1. 维持一支比可能联合起来的敌人更强大的海军。就是说没有任何一支海军,或几支联合起来的海军能从英国手中夺走海权,特别是英伦诸岛附近的海权;
2. 维持低地国家的独立。即敌对力量不能控制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欧洲海岸线;
3. 维持欧洲的力量均衡。即不由单一力量控制欧洲大陆。
但在世纪之交,这些维护不列颠和大英帝国安全的重要原则自拿破仑战争以后第一次受到严重威胁。1898年和1900年通过的德国海军法案开启了一场潜在大规模海军竞赛的前奏——用德国官方的话来说,他们的海军将强大到“能和最强的海军作战,从而威胁到其自身的海上优势”。不祥的是,这些与德国对英国广泛和深刻的不信任同时发生。而德国政府制定的世界政策(Weltpolitik)也使德国与英国在殖民地事务中发生不可避免的摩擦。1896年的克鲁格电报(Kruger Telegram)第一次官方揭示了德国国家战略中英国的敌对角色。尤其令英国人恼火的是德国利用英国在南非困境牟利的政策。1898年和1899年,英德签署协定,划分了两国在葡萄牙殖民地和萨摩亚的势力范围,英国在签署协定的角力中做出让步和妥协。此事被英国人视为来自德国的讹诈。德国民众中的仇英情绪也在南非战争中彻底爆发。与此同时,英德关系也随着鼓吹德国控制低地国家及欧洲其他地区的泛德国运动而恶化。不过,由于德国政府既没有将泛德国运动官方化,也没有正式否认,英国并未严肃对待德国的这一野心。
(上图)停泊中的“ 玛耳斯”号,一艘交通艇正在离开军舰,而不远处有一艘装甲巡洋舰。
在世纪之交,英国持续百年的“光荣孤立”已经变得没有那么“光荣”了。法国和俄国于1894年结成同盟,并对英国怀有深深的敌意。由于在委内瑞拉边界问题上的争执,英美关系也遇到麻烦。不过双方仍在努力增进友谊。德国在1898年和1899年两次拒绝了英国试图与她发展和睦关系而伸出的橄榄枝。而且英国的利益遍布全球,每当有麻烦或弱点出现的时候,德国总不忘趁机为自己攫取好处。奥地利和意大利还算友好,但它们是德国的盟友,根本不值得信赖。
时局的发展,英德的紧张关系,以及英国的孤立政策,都迫切需要一支强大和高效的英国海军。问题是皇家海军能否应对这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