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很多变法为何只有秦国最成功呢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8]人次
战国时期有很多变法,为何只有秦国最成功呢?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战国时期也有许多变法,为何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涉及维度最全面、执行程度最彻底、后辈延续最深远的一次变法运动,它为秦国从一个“西方强国”走向“超级大国”,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其影响绝不仅仅停留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的时代,而且也贯彻到了秦昭襄王与秦始皇的时代,甚至最终影响到了汉帝国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皇权帝制的重要来源之一。
商鞅变法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秦国的日渐强大:从一个晚于魏、齐、楚称霸的西方霸国,升格为一个能与关东六国对峙的半天下超级大国。商鞅变法得以被秦惠文王以后的秦王所遵循,由此而来的制度惯性,又最终为秦国兼并天下提供了最为中坚、最为核心的驱动力。
商鞅变法的诸项举措之中:禁私斗、赏军功,大幅度提升了秦军的军队战力;重农抑商、废井田行阡陌,大幅提升了秦国的农业生产能力;推行县制、编订户籍、推行小家庭制,大幅推升了秦国中央对于全国民众的管控能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大幅提升了秦国内部的经济效率;以上全部举措,又会综合促进秦军后勤保障能力的提升。
换言之,秦国的兼并天下全靠这套最为彻底的制度来奖惩推动。是制度的力量把秦国上上下下君臣吏民的一个个单个欲望凝合了起来,导致了秦国在战国混战中具有远超其余六国的效率,进而把变法不怎么彻底的六国一步步蚕食兼并。
秦国受封建礼仪少,改革遇到阻力小,山东诸国则相反。
秦国长期以来,占据西陲,长期与西戎少数民族杂居生活,民风彪悍、纯朴,生活相对落后原始,自然受到中原的等级严格礼仪制度限制少。秦国因此常常被中原各国所摒弃。相反,中原各国当时是中华文化最繁荣的中心。自然受到等级严格礼仪制度,因此中原各国想要在本国进行变法,必然会遭到各种势力的阻挠。
相比较秦国,秦国除了面对旧贵族的反对以外,秦国百姓本来就饱受连年的战争苦难,百姓基本都是食不果腹,生活极度困难。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底层百姓,在战场再多的军功,也没有晋升的可能。到头来还是老兵头一个。秦国的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多数掌握在旧贵族手中。因此,秦国百姓很多青年都逃难他国。然而商鞅变法,以军功爵与耕战政策,不仅让多数秦国奴隶、百姓等称为新国人,还可以通过战场杀敌或者获得土地耕种晋升,改变自己乃至家族的地位。这自然受到秦国底层百姓欢迎。
商鞅在秦国变法,之所以能够最彻底,除了秦国本身优势之外。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