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7]人次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文德皇后长孙氏,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后,唐高宗之母。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名人或因才凭德,或创丰功伟绩而名垂青史,被后人铭记传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有纵横捭阖,横扫六国的秦始皇嬴政、有识人之明,礼贤下士的汉高祖刘邦、也有破釜沉舟,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项羽、更有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尽是帝王将相之流。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忠臣贤士流传千古,被人津津乐道,如匡扶蜀汉政权、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忠心辅国,直言敢谏的魏征、英勇杀敌,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明君贤臣自古以来都有很高的关注度,而在古代的中国,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都尤其不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对古代女性享有知识教育的不公平对待,“三从四德”封建传统的价值观是对古代女子天性的束缚,很少有人去关注女性的德与才,功与贤,那些妲己、褒姒之流背负红颜祸国的千古骂名又何其无辜,纵观历史,有德有才有贤名的女性不在少数,只是当时的人们忽视罢了。
而提及女性的德、贤二字,历史上这样的一个人应有一席之地,那就是有才德更有贤名的长孙皇后。
公元636年,在长孙氏患病期间,李世民下诏修复天下佛寺并亲自到寺庙为其祈祷请愿,但天不从人愿,哪怕是一国之后也有走向生命尽头的一天,长孙皇后于六月崩逝于太极宫,李世民为其拟谥号为“文德皇后”,高宗时期加封谥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文、德二字的精髓在长孙氏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可见长孙氏在李世民的心中分量极重,更是对长孙氏一生的肯定与赞赏。要知道太祖李渊的原配穆皇后也只是一个字的谥号,后太祖去世后,才随太祖谥号为太穆皇后,可谓是生前尊贵,死后同样享有殊荣,一生短暂,但已功德圆满。
结语:
长孙皇后以明己身,宽厚待人,庇护忠臣,辅佐帝治,无疑是一位贤德的好皇后,她的存在是李世民的一大幸事,更是国之幸事,百姓之福。长孙皇后36岁就去世了,不禁让人感叹,长孙皇后若是能活得长久些,而后的太子谋反或许就不会发生,也或许就没有女帝武则天的存在了,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真是可惜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