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耗费人力去北伐西征到底是为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3]人次
太平天国耗费人力去北伐、西征,到底是为了什么?
你们知道太平天国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清廷为了扼制太平天国在南方的发展态势,并庇护苏州、常州等漕赋重地,驻兵十万于孝陵卫,对南京形成围困之势,这就是江南大营,所辖兵勇总数达到32615人,是咸丰帝最后的两只底牌之一,另一支是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
而且绿营军们也不怎么想为清廷卖命,如果不是上头催得紧,并不会积极主动的进攻南京。据说江南大营里什么玩乐项目都有,抽大烟、玩女人、赌博听曲、栽花养鱼,如同一个大集市。
几次交战之后,太平天国就了解到江南大营是什么德性,没有一开始时那么焦急,否则肯定会死磕下去。
二是北伐西征更适合当时的战局。
南京没有想像中那么危急,杨秀清就提出了北伐西征的策略。北伐,伐的是大清都城北京,清军敢围太平天国的都城,太平天国自然也可以围清廷的都城,很公平;西征,征的是湘赣一带。
北伐因孤军深入,缺乏后援而全军覆没,如果成功,南京之危自解。西征倒是成功了一部分,取得湖口大捷,攻占湖北、江西的广大地区,扩大了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
因而,北伐西征是正确的。咱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太平军缩在南京不出来,就等于被江南大营给拖住了,四面八方的清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前来增援,早晚有一天困死太平天国。
只有走出去,开辟更多的战场,才能减少江南大营的援军,减轻南京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可以让这起义的浪潮席卷全国,打开新的局面。可惜,策略是好策略,但太平天国高层私欲太重、格局太小,人事上出了问题,最终还是失败了。
所以,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北伐西征,太平天国会灭亡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