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家用地暖

胤礽为什么会两次被废第一次和第二次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2]人次

胤礽为什么会两次被废 第一次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很多人都不了解太子胤礽两次被废,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康熙皇帝在清朝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是有名的“千古一帝”,就是这样一个圣明烛照的皇帝在他的晚年对于储位之争也是力不从心,只能是一声叹息。本文要说的就是夺嫡之争的引发者——皇太子胤礽,正是因为胤礽被废,所以才会导致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皇太子胤礽画像幼年太子,皇父器重胤礽,康熙皇帝的第七个儿子(列入序齿排行第二),他也是康熙皇帝与孝诚皇后赫舍里氏生的第二个儿子,是名副其实的嫡次子。他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生下胤礽之时,孝诚皇后不幸薨逝,康熙皇帝把对她的爱与愧疚都深深地转移到胤礽身上。

第三,康熙皇帝又举了宋仁宗和汉唐的事例:“宋仁宗三十多年未立太子(其实不是宋仁宗不想立太子,是他没有子嗣),我朝太祖、太宗也未立太子。汉唐已经发生的事,太子年幼,还能保证没有事,若太子成年,他身边宵小之人,难保不结党营私,很少能有善始善终的皇太子”。第四,康熙皇帝又说明了立其他皇子为皇太子的不可行性,“今众皇子学识都不落其他人,现在他们已经成人,他们的部属没有一个不向着自己主子的,即使册立其中一人,你能保证他们其他人不会攻击新任皇太子吗?”康熙皇帝语重心长地对诸臣讲:“册立太子为国本,朕岂能不知。

如果太子立的不对,关系十分重大。”最后康熙皇帝用九个字总结了前文,得出了结论:“立皇太子事,未可轻定”。胤礽再废,究竟为何?小李结合《清实录》、《康熙起居注》、《东华录》国内史料和朝鲜《李朝肃宗实录》国外史料,总结出胤礽有以下罪行:1、结党营私、妄行不法。2、暴戾乖张,狂疾未除。3、对父怨言,对己严苛。4、沉湎酒色,恶习不改。胤礽最终结局胤礽被废黜之后,被康熙皇帝囚于咸安宫内长达十年之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病逝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将兄弟姓名由胤变允,所以胤礽也变成了允礽。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允礽薨逝于紫禁城咸安宫,终年五十一岁。允礽的葬礼是按照亲王葬礼的规制操办的,雍正皇帝赐谥号为“密”,后允礽被雍正皇帝追封为和硕理亲王。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明立的皇太子允礽的一生是生于皇家,宠于父皇,盛于太子之位,囚于咸安宫中。可以说允礽的人生是大起大落的一生。斯人已去,往事已矣,一个德不配位的皇太子注定会落得悲剧的一生。照片来源于网络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国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