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文包拯应该立谁为太子包拯是如何回答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6]人次
宋仁宗文包拯应该立谁为太子?包拯是如何回答的?
赵祯,即宋仁宗,北宋第四位皇帝,他也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从1022年即位到1063年去世为止,共42年。但令他自己想不到的是,他一生总共只生了三个儿子,并且全都早夭了。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宋仁宗晚年时,该立谁为储君成为大宋王朝的一件大事。因为,在我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早早确立太子的身份,可以保证封建王朝新老皇帝权力交接的平稳过渡。
宋仁宗之前,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赵光义本来是从哥哥宋太祖赵匡胤那里继承了皇位。赵光义之后,是否该按所谓“金匮之盟”规定的那样,再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廷美?这是令赵光义很头疼的事情。
包拯回答说:“我是为了国家着想,才请皇上尽快立太子,皇上反问我,这是怀疑我。我已快七十岁了,并不想通过立太子为自己谋得好处。”
宋仁宗可能认为自己还能生育,便一直不想在宗室里挑个孩子立为太子。结果,到了宋仁宗晚年,后宫果然又有嫔妃生了个孩子,但令宋仁宗失望的是,生下的却是一个女儿。
宋仁宗这时才不得不考虑确立太子,他又问宰相韩琦:“宗室里谁可以立为太子?”
韩琦却做出和包拯同样的回答:“这不是臣下可以议论的事情。”
包拯和韩琦对于立谁为太子的态度,与寇准是一样的,他们都认为立太子是国家公事。但因这件事太敏感,任何人都要尽力避免因有拥立之功而为自己谋私利。
最终,宋仁宗立濮王赵允让(宋太宗之孙)的第十三子赵宗实(后改名赵曙)为太子,等宋仁宗去世后,赵宗实继位当了皇帝,也就是宋英宗,这也是宋朝历史上第一位与前皇帝血缘较远的宗室成员当上了皇帝。
在寇准、包拯的表率下,北宋及南宋两朝基本没有出现某大臣因拥立之功而乱政的现象,寇准、包拯不愧为我国历史上大公无私的清官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