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创新之路

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汉灵帝采取了哪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6]人次

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汉灵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刘宏,即汉灵帝,是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刘宏即位时东汉已经岌岌可危,他做了哪些拯救王朝的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东汉末年是古代社会大动荡与大变革时期,魏晋南北朝以后的所有新兴思想与风尚都源于此时期。东汉王朝在经历“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等辉煌阶段后,逐渐呈现出日薄西山的没落气象。

由于宦官外戚频繁干政,再加之豪族大姓势力的日益膨胀,东汉末年出现了“三空之厄”的现象。即政治腐败、政局动荡以及经济萧条。因此,底层贫苦农民揭竿而起,起义风起云涌,遍布全国各地;周边少数民族骚动不安,纷纷反叛,意图扰乱社会安定。

总之,这是一个危机重重、四面楚歌且千疮百孔的社会。汉灵帝刘宏便是在此时继承地位,延续大统,并想尽一些办法在这个日趋没落的王朝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汉灵帝被称为“衰帝之君”,身处如此千疮百孔的时代,即便想要力挽狂澜,也无济于事。连秦皇、汉武都无力回天的王朝,12岁的刘宏又能如何自处呢?汉灵帝是如何一步步让王朝走向没落的?

一、内忧外患的东汉王朝

1.外戚宦官频繁干政

《东汉诸帝多不永年》记载:“国家当气运隆盛时,人主大抵长寿,其生子亦必早且多。”

自东汉光武帝以及明帝之后,皇帝大都短命早逝。例如,汉章帝与汉和帝享年分别33岁与27岁。更有甚者,绝大多数皇位继承人多处于少不更事的年纪。诸如,汉冲帝仅2岁继位,汉质帝仅8岁继位。君主的早逝必然会造成一系列政局混乱以及王朝延续的问题。

《后汉书·皇后纪》记载:“东京皇统履绝,权归女主,外力者四帝,临朝者六后”。

年幼的帝王加上女性干政,为外戚专政、宦官乱政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宦者列传·序》记载:“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唯阉宦而已”。

自汉和帝起,皇室外戚与宦官之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权力斗争,双方势力此起彼伏,分别经历了几起几落。

3.灵帝卖官

“纳赀卖官”是一项特殊的选官方式。东汉卖官始于汉安帝,并在桓、灵二朝兴盛。

《后汉书·灵帝纪》记载:“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

由此可见,灵帝朝已经将卖官的等级扩大到公卿的位置。灵帝卖官最明显的特征便是设立名目,使卖官更加公开化与合法化。诸如,缴纳“修宫钱”。史载:二月己酉,南宫大灾。“南宫大火”为汉灵帝卖官敛财提供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借口。

倘若说“修宫钱”假借了公用之名,那么“礼钱”则是完全被灵帝中饱私囊了。此外,《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时帝多蓄私藏,收天下之珍,每郡国贡献,先输中署,名为‘导行费’。”

灵帝卖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库亏空以及财政资源短缺。这虽是应对财政危机的不得已之举,却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毕竟地方官员在斥巨资买官后,必然会向底层百姓大肆搜刮钱财以收回成本。

结语

灵帝朝最错误的政治举措便是明码标价买官卖官,这无疑使贪污与贿赂变得更加合理、合法化,更助长了官员非法敛财的行为,从而加剧了国家财政危机。而被逼入绝境的百姓不得不奋力反抗,于公元184年爆发了空前强大的“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综上,汉灵帝的确采取了诸多举措挽救岌岌可危的王朝,但他身处于东汉末年,再好的政治措施都无法扭转乾坤。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