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把大权交给藩镇节度使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2]人次
唐玄宗把大权交给藩镇节度使,是什么原因?
许多人都知道,造成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就是发生在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则是唐玄宗给藩镇节度使安禄山等人授予了太多的权力,结果促使其“手握利器,杀心自起”。后来“安史之乱”虽被平定,但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却再也无法结束,并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那么问题来了,唐玄宗为何要把大权交给藩镇节度使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有人认为,唐玄宗晚年宠信奸臣,沉溺美色,所以才导致了藩镇偷偷发展壮大,以至于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可事实上,唐玄宗设立藩镇节度使却是在他执政初期,即“开元盛世”阶段所干的一件重大举措,其初衷是为了解决长期困扰大唐帝国的两大难题:边患和财政危机。
唐朝前几任皇帝不断开疆拓土,到了唐玄宗即位时期,唐朝的疆域已经非常辽阔了。然而大有大的难处,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戍卫边疆需要付出非常昂贵的成本。比如在八世纪初期驻守西部的唐朝守军兵力约为五万,可是这五万人的军费开支却比京畿地区十几万人部队的开支更加巨大。到722年,整个帝国总兵力约为六十万,其中多数为边防守军。
虽然唐朝各地的边防军都设有军屯,能部分实现自给自足,但军费的“大头”还是要靠朝廷拨款。可是唐朝国库本来就不宽裕,很难承受这样巨大的支出。为了实现高效率管理和运作,唐玄宗决定进一步下放权力,将藩镇所辖区域的财政大权交给节度使,让其实现自负盈亏。如此一来,节度使在掌握了军权、行政权之后,又进一步掌握了财权,藩镇俨然成为了节度使的独立王国。
唐玄宗为了解决两大难题而设立了节度使,可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在几十年后,节度使却成了自他以后所有唐朝皇帝的最大难题。由此可见如何应对难题才是每个面临困境的人真正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