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倒霉的诗人是谁非王昌龄莫属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4]人次
唐朝最倒霉的诗人是谁?非王昌龄莫属
说起古代文人的黄金时代,我们往往向往的是宋朝。那时朝廷重文轻武,文官俸禄高,而且还不随便杀害上书言事的士大夫,让许多后世文人心向往之。其实,在唐朝时,引言获罪的人很多,但真正因言而死的文人却并不少见,这与明清完全不同。而且,在唐朝文人之中,普遍存在侠义之风,他们互相赞美,结伴出游,纵酒高歌,书写了一首首盛唐风云的欢乐篇章。
比如,杜甫一生困窘,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然而总有朋友愿意接济他。王维投降了安禄山,接受了伪职,也有很多人为他求情,保留了他的性命。李白加入了永王的幕僚,而永王作乱被平息后,他被投入大牢,但还是有人奔走呼吁,将这位天才救出。
很多远道的军队,都在赶来的路上,远水解不了近渴。然而,近在咫尺的谯郡太守闾丘晓却拥兵自重,迟迟不愿意发兵。张镐见到睢阳十室九空的场景,勃然大怒,要抓住闾丘晓问罪。这种大事,既然问罪就是死罪,闾丘晓当场求情:我还有年迈的父母奉养,能不能放我一条生路,张镐冷冷一笑,这笑容虽然冷,说出来的话却是冰火两重天: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
冰是相对于闾丘晓而言,他现在才知道这是必死之局,也才知道张镐杀他的另外一层意思。暖的是天下人心,王昌龄的死,在那个年代并不算什么,但宰相的这句话,让多少文人涌出热泪。当然,据说张镐与王昌龄并没有什么交集,也不会起这个念头。主要是同为边塞诗人,与王昌龄齐名的好友高适当时任淮海节度使,他暗中出力,为王昌龄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