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宋神宗变法苏轼是牺牲品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6]人次
为什么说宋神宗变法,苏轼是牺牲品?
为什么宋神宗变法,苏轼变成了牺牲品?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王安石辞去宰相之职离开北京之后,就由韩绛、吕惠卿等人负责着变法运动。此时,变法派的中坚力量,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让王安石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推荐的人,最后却和自己反方向而行。吕惠卿是个很有野心的人,自从王安石离开北京之后,他为了扶植自己的势力就提拔了亲族吕升卿、吕和卿等人。
同时也用尽一切的办法打击 变法派内部的其他成员,以为自己得到了王安石的职位还能取代王安石的地位。他打着变法的招牌,胡作非为,致使朝中的大臣对他十分不满。韩绛等人强烈恳请王安石能够立即返京复职。面对此时的局势,神宗也觉得只有王安石回来,才能够挽回局面。公元1076年2月,王安石奉命回京复职。
苏轼入狱之后,一直照顾他的是长子苏迈。在最后判决的时候。苏迈每天都去监狱给他送饭。因为父子不能见面,于是暗中约好,平常都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送鱼也就表示是死刑判决的坏消息,以便他做好心理准备。有次苏迈刚好有事,没有办法脱身给父亲送饭,就托一个朋友代劳, 但是苏迈却忘记告诉朋友这个约定,恰恰好朋友给苏轼送去了一条鱼。苏拭见此大惊,觉得自己已经难逃一死,绝望的他便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绝命诗,以此留下纪念。
苏辙看到哥哥的两首绝命诗,禁不住痛哭流涕,悲痛万分。他立即向神宗上书,希望能以自己的官爵来赎回兄长的罪。事实上神宗一直都很欣赏苏轼的才华,并没有要将他处死,只不过是想厝此警告那些反对变法的官员而已,有点杀鸡给猴看的政治意味。
朝廷中很多人都在给苏轼求情,就连赋闲在家的王安石也在极力劝说神宗,圣朝不宜诛杀名士,甚至连重病在床的太皇太后都为此事责备神宗。最后,神宗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将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面前的挫折并没有改变苏轼豪爽的性格,相反还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黄州的日子,苏轼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