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刘伯温一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与他的身世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3]人次
造就刘伯温一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与他的身世、能力性格都有关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是一位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谋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统一江南期间,刘伯温曾经给他指明了先进攻陈友谅后进攻张士诚的作战路线,而且曾在鄱阳湖大战的时候搭救过朱元璋的性命,即使到了北伐中原的时候也是“帷幄奇谋,中原大大计,往往属基。”
立下如此不世之功,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从爵位上刘伯温只是被封为了“诚意”伯。如果按照公、侯、伯、子、男的顺序排位,很多人看来,刘伯温即便不能被封为公,那至少封个候应该是没有问题吧,但是他仅仅被封为伯。
朱元璋建国之后,对李善长不满曾与刘伯温讨论让谁担任宰相的问题。刘伯温把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都一一排除,但是等到朱元璋认为“吾之相,诚无逾先生。”的时候,刘伯温则因为自己“疾恶太甚”加以拒绝。朱元璋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肯定不快。一年之后刘伯温就被“赐归老于乡。”
李善长被罢之后他的心腹胡惟庸担任丞相,他做了什么事情呢?
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
再后来,刘伯温在京生病,胡惟庸请医生医治,但是“饮其药,有物积腹如拳石,”刘伯温回家一月之后就逝世了。
总结
从身世上来说,刘伯温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与朱元璋为首的红巾军本来就不是一路人。更重要的是刘伯温之前是元廷官员,朱元璋对他的“不忠”一直心有芥蒂,根本不可能与之交心。
从能力上来说,刘伯温的谋略方面的能力肯定是高于朱元璋的,当这种能力能为朱元璋服务的时候,朱元璋还能利用和忍受,一旦天下大定,能力越大越会引起朱元璋的担心,成为朱氏江山的威胁,朱元璋对其不予重用实属正常。
从性格上来说,刘伯温过于性直孤僻、嫉恶如仇 不仅得罪过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功臣,甚至也让朱元璋不快,因此,整个朝廷似乎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因此,如果我们从表面上看,刘伯温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似乎他应该高官厚禄,富贵余生,但是细细品,由于他的身世、能力、性格方面的原因以及朱元璋的为人,都注定了他要悲催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