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多功能插座

感谢分享生活急救常识文案话语天下丨敬畏生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6日    点击:[13]人次

来源:泰安日报-最泰安

近日,一乘客在北京西站地铁站内突然倒地、意识不清,地铁工作人员立即为其做胸外按压,并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连接到位。火速赶到的急救人员通过两次使用AED,终于把这位乘客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很多网友为北京地铁点赞。(北京日报)

无独有偶,近日,山东临沂,一名小男孩在饭店吃饭时不慎被食物卡住。饭店老板发现后迅速赶来,用海姆立克法对男孩进行救援,孩子最终顺利脱险。饭店老板说,自己之前在新闻上看到过这个急救法,情急之下就照做了。事实再次证明,掌握急救知识对于危急时刻救人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上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指的是一个人出现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猝死症状后,4分钟内通过急救措施可最大程度挽救生命。一旦超过10分钟,脑细胞大量死亡,救回来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平均每天约1500人。同时,生活中的危急状况又何止心源性猝死一种?烧伤烫伤、异物卡喉、溺水触电、失温中暑等等,随时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这意味着,生死瞬间并不罕见,相较于舍得投入即可普及的机器设备,一个更长远更现实的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大众的急救能力和出手意愿。

去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相关法律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些无疑是良好开端,但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相比,目前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普及程度明显还不够。

现实中,在我们身边,除了专业人士,大众急救知识严重匮乏,了解急救知识、接受急救教育的渠道短缺,很多人也缺乏获取急救知识的意愿。普及急救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都应开设相应课程,大众媒体形成常态传播,有关医疗、管理部门大力推广,让每一家每一户都能学到一定的急救知识。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获取急救知识,当意外从天而降,每个人都能学以致用,最大程度挽救生命、降低伤害。

生命是最宝贵的,只有充分掌握急救知识才能学会自救,并在自救的前提下还要能够更好地救助他人。而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也是国民的整体素质的一种衡量。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学习急救做起。

本文来自【泰安日报-最泰安】,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肺癌出国治疗费用多少

安德森医院就医服务中介怎么样

去美国看病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