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的生活常识药食同源话大枣日常用枣注意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6日 点击:[15]人次
日常用枣常识
食用大枣应注意什么 大枣既是美食,也是良药,但也并非人人适宜,在食用时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鲜枣性凉,生食常损脾作泻,因此,一次不宜吃得过多,最好别超过2枚。吃得过量会有损消化功能,引起胃酸过多和腹胀、腹泻等。
鲜枣食用时最好不要用水煎煮,因为温度超过80℃,枣中所含的维生素C就被破坏。用清水洗净后,生吃是最有营养的。
生吃大枣时,枣皮易滞留在肠道中不易排出,因此吃枣时应细细咀嚼。
大枣糖分过多,食后应及时漱口,否则易引起齿黄或龋齿。李时珍云:
“若无故频食,则损齿”。因此吃枣要适度,并注意口腔清洁,防止枣中所含的糖对牙齿的腐蚀。
大枣入药煎服时,一定要将大枣破开。枣皮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一般不宜丢弃。
大枣味甘性温,食用过多会助湿生痰蕴热,凡中焦湿盛,脘腹胀满,饮食积滞、痰热咳嗽、舌苔厚腻者均不宜食。
大枣“助湿”,能够锁住人体内的水分,导致水湿积于体内,因此水肿病人忌食大枣。有些女性月经期间,常会出现眼肿或脚肿的现象,这也是湿重的表现,也不适合食用大枣。
忌食的人群: ①肥胖病人忌多食、常食。
②急性肝炎湿热内盛者忌食。
③寄生虫患儿忌食。
④齿病疼痛者忌食。
⑤儿童脾胃功能较弱,大枣黏腻,不易消化,多食碍胃,易影响儿童食欲和消化功能。
⑥大枣过甜,患有糖尿病的人应慎食,以免血糖增高。
腐烂变质枣忌食用。腐烂的大枣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果酸和甲醇。
食用腐烂的枣,轻者可引起头晕、视力障碍等中毒反应,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要特别注意。
大枣不宜和黄瓜或萝卜一起食用。萝卜含有抗坏血酸酶,黄瓜含有维生素分解酶,两种成分都可破坏大枣中的维生素。古籍载大枣忌与葱、鱼同食,当谨慎对待。
夏日如何储藏大枣 大枣在夏天容易生虫,虫子有的是外面来的,有的是从里面生出来的,因为枣树上有一种虫子叫枣食心虫,它在枣生长期时就咬破枣皮,钻洞爬进枣里去了,后来枣果不断生长,虫子就在里面住下了。直到枣熟采摘,并晾晒成干枣,有的虫子也不出来。然而,到了第二年夏天,在枣里面养得胖乎乎的虫子酒足饭饱地出来了,一出来就变成蛾子,又生很多小虫。所以,我们买回家的枣即使从表面看没有一个虫眼,也很难保证枣里面没有虫子。因此,最好将准备储存的大枣放在冷冻室里保存,这样可以将虫子冻死,不让它来年夏天繁殖。或者先将枣用水煮熟,晾干后再存放起来,也可在装枣的缸里或袋子里放入一些“粮虫净”,杀死虫子,保证大枣安全过夏。
另外,还可以用30~40克盐,炒后研成粉末。将500克大枣分层撒盐放入缸中封好,大枣就不会坏,也不会变咸。枣多就按上述比例增加盐。
大枣怎样才能巧去皮 将干大枣用清水浸泡3小时,然后放入锅中煮沸,待大枣完全泡开时,将其捞起剥皮,很容易就能剥掉。也可以在煮的时候,加入少量灯心草,就会使枣皮自动脱开,只要用手指一搓,枣皮就会脱落。
为何吃枣应该慢吐核 通常,人们在吃过枣肉后,会马上把枣核吐出来。其实,把枣核多在嘴里含一会儿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枣核的“生津”功能,用以治疗口干。中医认为,津液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补益性,经咽下进入人体后,内能滋养脏腑组织,外能润养肌肤。
吞津咽液是历代养生家非常推崇的方法,坚持练习,可以缓解口干口渴、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还能起到养颜的作用。对于脾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的老年朋友来说,经常吞津咽液,还能润泽胃肠,促进消化。
因此,吃完枣肉后,不用急着吐核,将枣核含在嘴里几分钟,并用舌尖不断地翻动,待口中的津液较多时徐徐咽下,然后再重复上述动作。为了避免误吞枣核,儿童及有吞咽功能障碍的人不宜采用此法。
买枣时该如何挑选 一看:
优质鲜枣皮色紫红,颗粒饱满且有光泽,表皮不裂、不烂,皱纹少,痕迹浅。如果皱纹多,痕迹深,果形凹瘪,则肉质差或是未成熟的鲜枣制成的干品。
如果枣皮红中带斑点,很可能存放时间较长;表皮过湿或有烂斑,一般可判定为浇过水的枣,这种枣不易久存。值得注意的是,成熟鲜枣红中有光,而捂红的鲜枣缺光泽且发暗,带褐色。
如果大枣的蒂端有穿孔或粘有咖啡色或深褐色的粉末,这说明大枣已被虫蛀了,掰开大枣可看到肉核之间有虫屎。吃时要将虫屎、烂枣等剔除干净。
二捏:
用手将大枣成把紧捏一下,如感到滑糯又不松泡,说明肉质厚细紧实,枣身干,核小;如果甜味差、有酸涩味,用手捏,松软粗糙,质量就差;如果湿软而粘手,说明枣身较潮,不耐久贮,易于霉烂变质。
三尝:
口感松脆香甜,一般为品种较好的枣。挑选枣时,一定要选脆的,因为鲜枣一旦软化,维生素含量会减少90%。
姊妹热文:专家:完整版“大枣的十大神奇功效”!
大枣四季食用养生妙法
肝病患者宜吃大枣|肝病健康群科普小知识系列
精彩热文链接:痛疯了!痛风眷顾哪几类人群
哪些人易患“有一种痛,叫“风吹过都会痛””
足跟痛的中药调养:内服+外敷+熏洗+足浴+穴位按摩
肿瘤·癌症需要了解的那些事儿 链接8篇科普热文
屠医生·头条号·悟空问答
(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想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及疾病导诊流程,请关注屠医生头条号·悟空问答,文中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