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手机监听卡

不良的生活小常识作文致命的品格随笔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6日    点击:[17]人次

华子

喜欢文学创作的人,无论是专职的,还是业余的,(甚至包括学生写作文在内),写出来的文章好不好,是否能打动人,作品有没有生命力,我认为有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存在,关乎它生死的命脉。

诚然,一篇文章,一部作品,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的,是玄幻穿越的或者传统写实的表现手法,写得好与不好,有好多的因素,如文字的,思想的,结构的,表现方法的等,但这些与一样东西相比起来,我觉得都显得分量轻了些,还不那么重要和致命。有时某一方面弱一点,缺少一点,并不影响它是一个好文妙品,经典伟作,瑕不掩瑜。四平八稳往往是庸作的表现。

那么什么是文学致命的东西呢?

我认为就是“诚实的品格”。

先解释一下我认为的文学的诚实所具有的含义。这里我指的是文学本质上的真诚,灵魂的诚实,是掏心掏肺把读者当朋友对待的实在话,你真心信服的三观,而不是说连写作者都不信的假话套话,甚至鬼话(还有用漂亮语言包装的废话),一言概之,都是言不由衷的话。我们姑且称这些写作者是“假心综合症”患者,文字是此病症的反映。

文学的诚实与表象不真实并不同。小说是谎言的真实。魔幻的荒诞的文学也好,玄幻穿越的文学也好,是通过人类匪夷所思的想象力、表现手法,达到另一种真实境界,通过乘坐看似不真实的“飞毯”抵达真实的思想港湾。是用貌似的荒唐不真达到内里的真实。

那好,我们来说真诚不真诚为什么致命的问题。

文学是什么,就是人对人说话,朋友和朋友聊天,讲故事。假若你发现有人对你假话连篇,讲着毫无道理的谎言,说着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言不由衷,虚伪不真诚,甚至抱着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么,你还有兴趣吗,你还愿意继续听他讲下去吗?

我相信,不管他们说得多么动听,语言多么华丽,背景音乐是多么美哉,你还是不愿意听下去读下去的。因为心里会不舒服,甚至还有些愤愤然,有一种被人当猴耍,被视作弱智的侮辱。

也许人与人交流最大的魅力是真诚,真情实感,肺腑之言。这样才能引起共鸣,才能有带入感,也才能使交流继续下去。

因为真诚,哪怕所言不一定正确,思想有所偏激,缺少逻辑,言语混乱,但是依然有它的魅力,有打动你的力量。

况且买书看电影是要花钱的,即使读免费的网文也是要花费宝贵时间的。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资讯如此丰富,谁愿意和态度不真诚的人耗时间呢。

有人说戏法魔术不是假的吗,不也照样有人愿意看吗。但那不一样。它们是把明明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是人们的好奇心在起作用,解谜产生了吸引力。而一般的文学艺术并不可能靠这个。

那么,怎样做到文学的诚实呢?

我认为做起来既简单又不简单。说简单,就是艺术地达到真实,心口合一,知行合一,写自己相信的文字,说自己真心的话。要笔下流的是自己的血液,而不是水管子里的自来水,一个模子里生产的土坯;要真情实感,肺腑之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是去从报纸上,有关文件上去抄。

古代文人在写文章之前,面对案几往往要焚香静坐的,大概就是把心静下来,拂去心灵上的浮尘,让心灵上的纹路看上去更加清晰。

按说还有比实话实说有一说一更容易的吗。说假话多累啊,多费神折寿呢。但是,偏偏有些所谓的作家诗人就把这当成艺术造诣的标志,把圆的说成方的黑的说成白的,把指鹿为马当成有艺术才华的证明。

呜呼,真是天大的悲哀!

可是,这样的情形就广泛地存在着。

有些人说假话谎话不是不明白,他们心里也清楚,只是抱得目的不同。人各有志,暂且不论。

遗憾的是有些人说假话做骗人的文章,(暂且不论危害稍逊一些的套话空话废话了),连自己都感觉不到。他们已经把之变成了一种自觉的,习惯性的状态。当然,这都是在败坏的人文环境下长期修炼的结果,是面对功利时自然取舍的结果。

也许在开始时也不习惯这样,后来经过大量“范文”与“经典”的熏陶,资深高人的点拨,发表作品的欲望驱使,后来也就慢慢“提高了”,习惯成自然了,在大脑形成潜意识,像是心里设定了自动导航仪一样,能自觉地避开“障碍”和 “雷区”。久而久之,不自然变成自然而然,钢铁炼成百指柔。所谓成熟老练变成了文痞,老油条。

由此可见,文学的诚实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我们有好多老作家,艺术家,因为种种原因,就跌倒在这条水沟里。他们好多年就这么做。一辈子就这样做。他们兢兢业业地,呕心沥血地,殚精竭虑地,无比庄重地抒发着假情假意,或者半真半假的情意,颂扬着假崇高。他们时常像是打了鸡血或者刚吸了兴奋剂般亢奋,以癫痫病人般的投入,歇斯底里般的热情,把幻觉当成现实形成文字。对这些注水的漂亮方块,假嗓子飚出的嘹亮歌声,很难说它能接受得了历史的淘洗。因为它们是伪作品,没有反映出历史的真相,看不到真实的灵魂,缺少人味儿。把生产伪作品的这些人称之为伪作家伪诗人伪艺术家,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也许更准确。

所以学文章作诗的作家诗人首先是思想上的作家诗人,心灵上的作家诗人,能独立思考有人格的作家诗人。文字只不过是本体的衍生品而已。否则,还是干点别的好。

在当下,这样的现象也是俯拾即是,无处不在。

譬如对于历史上的人为灾难,明明是可以避免的失误,应该加以反省,总结其教训,却有人说什么苦难、挫折也是财富;

譬如对于文革期间,大批城市初高中毕业生被上山下乡,明明苦不堪言,蹉跎岁月,却有人在喊“青春无悔”……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他们即使身处寒风漏雨的破屋里,都在永远快乐幸福的意淫和自慰。

记得文革期间我在工厂时,曾遇到过一个当时很有名气的所谓的工人诗人,他写了很多那时候很流行很高大上的诗歌,经常在杂志报纸上发表。它们都是这样的豪言壮语:“印刷工人挥汗水,革命诗篇印蓝天”,“长江万里浪滔滔,没有会战士气高”。在当时看来没什么不对,但是现在回头再看,不仅可笑,而是叫人心酸。

有人说,你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文学,不能历史虚无主义。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谁也不是神仙,不可能十全十美。

确实,看问题不能超越当时的时代和环境,每个时代的作家和文章都有局限性。但是,这不代表没有标准,没有衡量的标尺。因为除了历史的比较,文学艺术还是有维度的。你与同时代同时期同环境的人相比,你的人文水平,你的价值观念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你的文字是蘸着血还是蘸着水写的,你对灵魂的揭示与触及的深度广度怎样,还是能够测量出来的。

要是作家诗人称之为人类灵魂的探测者的话,或许就应该有点先知先觉的感悟,像大海上的灯塔,夜晚的第一缕晨曦,有引领传播光明的责任。

可是为什么在有些人身上看不到这些呢。不一定仅仅是能力问题吧。

所以我们还是真诚地写作吧。

因为历史首先是一张淘金的筛子,是铁面无私的门卫。心不诚难以过关,靠假门票进不了神圣的文艺殿堂。文学艺术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今天有好多写作者写不出立得住的作品,当然原因很多,但有时不是他们缺少才华,智商不高,知识不渊博,生活的积累不丰厚,现实情况是相反,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真诚的品格,文字不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声音,而是按照“天气预报,流行气候”在炮制文字,看权威的脸色在说话。抱着投机心理,缺失自我的灵魂。更多把文学艺术当成沽名钓誉的工具,名利的敲门砖,当成一宗生意与买卖。缺少对文字的起码敬畏。完全把它当做一个闯关升级的文字游戏。

当然,当今缺少真诚良知不光是文学领域,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是如此。虚假无处不在,投机心理无处不有。假中医,注水肉,买东西缺斤短两,农药蔬菜,不是数不胜数吗。

只是这些都是物质的,看得见的,伤害的则是人的肌体,健康。

而文学艺术的假货,则伤害和污染的的是人类的心灵和精神,或许它的危害性更大,遗毒更深更广,要修复起来更困难。

这需要更多的写作者醒悟和抵制。

2017.7.25稿

赴美就医中介机构

美国就医中介

赴美医疗中介有哪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