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冬天生活小常识大全记忆中的想象8东北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6日 点击:[12]人次
大雪节气,地面的雪已经很厚了,天气也很冷了。
大伙儿赶着牛爬犁开始往回拉柴火,现在雪很厚,头两天拉得很少。爬犁后面拖几根很密实的小树枝,把雪拖平,把道打开。
冬天天短,又没有太要紧的活儿,早晨七八点钟吃完饭,牛也吃饱了,拎桶水饮饮牛。路途远带点儿干粮咸菜和水,用袋子装点儿牛草。三五个人每人赶着一个牛爬犁,一起去拉柴禾。
牛走的很慢,不冷就坐在爬犁上,冷了就跟在爬犁后面走着。牛都很老实,不用牵着,自己顺着道就走了。人只要在后面发布口令就行:“驾”是往前走、“喔”是停止、“啊哒”是往左走、“咧咧”是往右走。只要你喊出来,牛就会按照口令走。
到地方着急回家,把爬犁装满就往回走。一般都不着急回家,到地方后,爬犁靠在柴火堆旁,把牛卸下来找棵树拴上,牛草倒给牛吃。
爬犁很窄,要截两根木棍当横梁放在爬犁前后两头。木棍的长短要比爬犁宽度长一些,这样爬犁变宽,能多装一些柴火。
柴火提前都是截好的,一会儿就装满一爬犁。两根绳子绕过柴火分别绑在爬犁的四个腿子上,不要绑紧。
截两根爬犁宽度差不多的木棍,放在两根绳子后面 ,再截两根长一点的木棍 ,分别把木棍的一头儿在绳子的前面从绳子下面穿过 ,搭在两根横梁上面,举起另一头儿,压到爬犁后面,用小绳固定住。这四根小木棍叫做压杠。
用压杠刹柴火(绑紧柴火)非常紧,一路不会松动。柴火很细,又装得很多,当时刹得很紧,由于空隙非常多,走到半路,绳子就晃松动了。只要把压杠解开,绳子紧一下,重新压就好了。
装满爬犁用不了多少时间 ,大家也不着急回家,有的拿着锯,在周边再捡一些柴火。有的会找一找有没有兔子遛子(兔子走过的道路),发现了就会在兔子走过的主道上用细铁丝做一个圆形的套子下在兔子遛子上。
顺着兔子遛子隔一小段距离下一个套儿,或者下夹子。每天来看一下,很容易套到或夹到兔子。
看到兔子了,人直接跟在后面撵,兔子惊慌时逃跑更容易被套到。这也是意外收获,兔子肉很好吃。
一磨蹭就晌午了,大家伙儿捡点儿干柴,生一小堆火。围在火堆一圈 ,把干粮穿在小木棍上,在火炭上烤,烤热了,就着咸菜吃。运气好的话,会用弹弓打只鸟,把皮一扒,内脏去掉,放火炭上一会儿就烤熟了,还能打打牙祭。
在山上吃饭特别香,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这过程无比的享受和满足。吃完饭,大伙儿烤着火唠唠嗑,也就当休息了。牛把草也吃得差不多了,牵牛套上爬犁往回走。
爬犁道非常好,两边的辙被压的非常硬,非常光滑,跟镜子似的。牛拉一爬犁柴火走起来很轻松。
有的地方需要横着走过斜坡,爬犁会在上面会顺着山坡往下甩,叫做“垮脸子”。爬犁装得过高或牛不常走这种斜坡路,垮脸子时,很容易翻爬犁。人们会站着高面的爬犁那一侧,或截一根长木棍,插在高面一侧柴火中,人压在木棍另一头,就能顺利通过斜坡路。
垮脸子很危险,意外翻爬犁后,很容易别伤牛腿,把牛脖子扣解开,检查一下牛有没有被伤到。牛走路瘸了,就把柴火卸路边,让牛拉着空爬犁回家,养一段时间,牛腿好了再干。
牛没被伤到,还要把爬犁卸了,重新装好,再套上牛往回走。
下坡路时,贯性很大要看牛的矬坡(下坡时能很好的控制速度,能很好的驾驭牛车或爬犁)能力。矬坡好的牛,会很稳当的慢慢走,矬坡不好的牛,后丘(两侧拴在牛车或爬犁两边沿子上,后面绕过牛屁股下面的一根宽皮带,下坡时,整个牛车或爬犁重量的贯力都在这根皮带上,就靠它来控制牛车或爬犁)一碰到牛屁股,牛就跑起来,一点都不稳,这种牛后坐力很差,下陡坡很容易发生意外。
两三点钟到家了,卸了牛、卸了爬犁一天的活儿就干完了。抽空锉锉锯、磨磨斧子。当天下午和第二天,在家的人把柴火放在锯架(有树丫的木头,倒着埋在土里,树丫朝上,把柴火放在丫杈里,人站着就可以截柴火,不累腰。一般埋两根,距离一米多)上,用锯截好,用斧子劈柈。
把几根圆木摆在地上,把劈好的柴火柈摞在圆木上。柴火直接摆在地上,下面几层会闷烂。
摞柴火柈时,把干的和湿的分开摞。干的可以直接烧火做饭,湿的要等来年干了以后才能烧火。
冬天基本天天都干这些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