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生活小常识玩偶之家玩偶还是独立取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点击:[16]人次
"玩偶之家",两个关键词"玩偶"和"家",“玩偶”给予人陪伴,“家”给予人温暖,两个让人想到就会幸福的词,组合在一起,就会成为一颗炸弹,炸出美好表象下的痛苦。一个由玩偶组成的家庭,无自由,受人摆布,依附于别人而活,丧失自己的兴趣爱好,失去真我,像极了当代一些家庭主妇的生活,从心底问自己一句,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我的内心告诉我:不可以。可是在《玩偶之家》中娜拉这样的生活过了八年,她幸福吗?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她最终出走了。
故事的开头吗,圣诞节即将到来,丈夫海尔茂即将晋升银行经理,娜拉采购了许多东西,快乐极了。娜拉和海尔茂结婚八年了,拥有三个可爱的孩子,一切看似那么幸福美好。可是在美好的表象下,隐藏着他们婚姻的不堪,他们的婚姻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美满,娜拉的浪漫主义爱情幻想苦苦维持着他们的婚姻,当娜拉疲惫之后,他们的婚姻就会濒临崩溃。
故事是这样的,海尔茂曾经得过一场重病,娜拉曾经假冒父亲的签名借了一笔钱,在海尔茂病好之后,娜拉想尽办法悄悄地偿还这笔债务,没有让海尔茂知道,经过几年,娜拉终于就要将债务偿还玩的时候,她借款的经手人柯勒克斯泰为保住自己的银行职位,用假冒签名借款一事威胁要将他裁掉的海尔茂的妻子娜拉,让娜拉想办法保住自己的职位,最终在一系列戏剧性的发展以后,妻子娜拉终于受不了了,选择了离家出走。
海尔茂在日常生活中会肉麻地称呼娜拉为“小鸟儿”、“小松鼠儿”,喜欢看她化妆、跳舞、演戏,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娜拉,可他从来没有把娜拉放在与他同等的位置上,例如在八年的婚姻生活中,海尔茂从来没有和娜拉细谈过一件正经事,海尔茂的口头禅就是"我的好娜拉,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 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思想情感,海尔茂都严格控制着娜拉,只准妻子想丈夫所想的,做丈夫所允许做的。在经济方面,娜拉成为丈夫的附庸,要钱形同乞讨,还要装扮笑脸迎接丈夫的指责,在娜拉买东西时埋怨她,连娜拉自己都说自己像个叫花子。在娜拉受到威胁解除前,海尔茂大骂娜拉是个伪君子,甚至骂她的父亲,娜拉毫无尊严。在威胁解除后又好言好语的劝娜拉,说自己已经原谅娜拉了,而且极力为自己辩解。在这样的婚姻生活中,娜拉可以坚持那么久已经实属不易了。娜拉是一个没有忧虑的家庭妇女。没有生活上的担忧,她的全部世界只有一个海尔茂,她的生活围绕着海尔茂,但实际上娜拉对于事情的理解非常的柔软和敏感,而且对于危机的到来,处理方式果断勇敢,这是娜拉的潜在优秀品质。在海尔茂身患重病的时候,身在19世纪男权至上的欧洲,女性没有借钱的资格,娜拉仿冒自己父亲的签名,借钱救下自己的丈夫。在那时的社会来说,娜拉的行为是极其的勇敢了,也从侧面印证了娜拉对于丈夫海尔茂的感情真挚不渝。当知道林丹太太想要银行职位的时候,而丈夫海尔茂刚刚胜任银行经理,娜拉也表示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林丹太太,娜拉对于生活是热情的,善良且富有同情心。
娜拉为了不让丈夫发现娜拉自己偷偷还钱,把丈夫给的生活费偷偷攒下一些钱,还接一些抄写的工作,娜拉这时应该是自豪的,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娜拉也用着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家庭做出了贡献,尽管这些事情娜拉的丈夫全然不知。在柯洛克斯泰威胁娜拉的时候,娜拉甚至已经做好了自杀的准备,绝不连累自己丈夫的名誉。但是娜拉还是希望丈夫海尔茂能够勇于承担,救下她,但是活生生的现实给了娜拉当头棒喝,丈夫海尔茂的表现深深刺痛了娜拉。娜拉是一个乐观积极的形象,她的形象相较之海尔茂这个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更加的坚毅。娜拉在选择自己还账的时候,其实意识就已经开始觉醒了,娜拉选择一个人承担着家庭的债务的时候,一方面是为了不让丈夫发现,而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可以承受家庭的责任了。当海尔茂拿出宗教和法律来制约娜拉的时候,娜拉对于整个男权社会才有了反思。娜拉反驳海尔茂,当你的父亲病的快死了,法律说不可以救,当你的丈夫快死了,法律说不可以救,娜拉不相信这种不讲道理的法律。此时的娜拉就对法律产生了质疑。当海尔茂用宗教制约娜拉时,娜拉回复“我也要想一想,牧师说的话,到底对我合用不合用。”这是的娜拉从思想上跳脱了社会既定价值的禁锢,娜拉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且对与男权社会提出了质疑。
最终娜拉选择了出走,离开了那个海尔茂给她的玩偶之家。娜拉离开那个禁锢她家的时候,说明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但是作者没有给这个故事一个完整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当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女性的出路又在哪里?娜拉的觉醒不仅是个人的觉醒更是一个社会的觉醒,娜拉从自我迷失到追求自我独立,并且向法律和宗教提出了质疑。“娜拉”这个形象鼓励了更多的女性去追求自己的权利,鼓励女性为了争取更自由更平等的人格而为之战斗。
其实我觉得,在借据事件发生后,如果海尔茂能够理解娜拉,态度能够温和一点,能够清楚的了解一点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娜拉,事情是不会发展到娜拉出走这个地步的。有时候,一个人在脆弱的时候,想要的并不是真的做了什么,而是一个态度。
通过这个故事,留给我们一个思考,一个终日为家庭献身,没有工作经验的家庭妇女,离开"玩偶之家",她的出路在哪里?或许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作为一个女性,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丧失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能停止学习,要多和外界接触,要了解社会,不可以让家庭成为自己生命中唯一的事情。如果真的像娜拉一样,不幸成为了丈夫的附庸,那请勇敢一点,走出舒适圈,多看看世界,生活中除了家庭,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追求。
愿所有女性走出半生,仍还是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