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理财客户的渠道立方观察代销渠道将成为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点击:[13]人次
□ 大河财立方评论员 徐兵
随着2024年元旦浙商银行宣布获批筹建浙银理财,“6+12”银行理财子公司阵容也补齐最后一块拼图。据大河财立方统计,目前已有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含浙商银行)、8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以及5家合资理财公司获准开业,这标志着全国性银行的理财子公司阵容都已涉足理财子公司领域。
从2018年理财子公司崭露头角,到如今全面铺开,理财市场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草莽到专业的蜕变。虽然在2022年遭遇了破净潮的冲击,导致2023年伊始,理财市场规模依旧承受压力。然而,在多方努力下,包括理财净值的逐步回升、渠道端与投资者的有效沟通等,2023年下半年市场规模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在这一过程中,理财子公司始终扮演着银行理财市场中的核心角色。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预计2024年理财收益优势将更加凸显,上半年理财规模预计将小幅平稳增长至28万亿元左右,下半年在理财子公司的冲量发力之下,理财整体规模预计将会重新站上30万亿元的关口。这一预计数据不仅凸显了银行理财市场依然具有巨大的潜力,也反映出理财子公司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要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尤其是在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代销渠道正是这个突破口所在。光大银行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随着理财子机构争相布局低波稳健的产品线,产品同质化特征将更加凸显,在产品收益率缺乏相对吸引力背景下,理财机构间的竞争或进一步加剧。结合渠道端来看,通过明星产品系列扩大资产管理规模(AUM)、借助代销渠道增强客户触达能力或是重要抓手。
事实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传统优势在于背靠母行的庞大客户群体和渠道资源。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这一优势正在被逐渐削弱。一方面,母行的客户资源有限,且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各不相同,单靠母行难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客户的投资渠道和选择也在不断增加,单纯依靠母行的渠道资源已经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因此,拓展代销渠道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必然选择。当然,拓展代销渠道并非易事,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代销产品、如何与代销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何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等。但只要银行理财子公司能够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现在,已有不少大行开始上架代销他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产品线、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可以赚取更多的代销费用、增加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通过代销其他银行的优质理财产品,发挥鲇鱼效应,可以倒逼本行理财子公司推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
未来几年,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和投资理念的逐渐成熟,预计将有更多资金流入银行理财产品中寻求稳健收益。而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够率先布局代销渠道、抢占市场先机,谁就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责编:刘安琪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