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活卫生小常识学生入学卫生保健知识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点击:[16]人次
秋季卫生知识保健, 提醒家长关注学生入学卫生保健知识~秋冬季节,是传染病、过敏性疾病等各类病症的多发季节。同时在季节交替时节,气温不恒定,忽冷忽热,如果不能及时增减衣服、适当保护胃肠道,则很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
一、 入学疾病预防,
1、学习之余多进行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通过运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增进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只有身体强壮了,疾病才不能乘虚而入。
2、教室、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平时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孩子们应常洗澡、勤洗手、剪指甲,尤其注意饭前要用流动水洗净双手,同时提醒孩子们不要吸吮手指。
3、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同时家里的生活用品和衣服、被子要勤洗、勤晒。
4、丰富营养,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如有患病,宜清淡饮食,不宜吃肥腻、煎炸及过凉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食物如梨、萝卜等。注意饮食洁净,营养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贪不洁食物。餐具要进行消毒,不食用不卫生、过夜及腐败变质的食物,确保入口食品的卫生安全。
5、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因疲劳容易使抵抗力下降。夜间、午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腹泻及胃部不适。
6、按时预防接种,针对特定的季节或特定的疾病,通过接种相应的疫苗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素质
二、呼吸系统疾病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冷暖空气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当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
三、支气管炎、肺炎
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比上呼吸道感染严重。支气管炎多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等,初期多是呼吸道的病毒感染所引起,支气管炎并没有波及到肺组织;肺炎最多见的是细菌感染所引起,一般症状比支气管炎更为严重。
四、咽炎
秋季湿度下降,空气逐渐变得干燥,出汗减少,喝水也减少,大多人不会主动要水喝,而咽部干燥的情况下,在咽部长存的细菌就会繁殖导致咽炎、气管炎等,这是造成咽炎的外在原因。
五、鼻出血
秋季气候干燥,孩子们易出现流鼻血的情况。加之孩子们玩耍嬉戏,也有撞伤鼻子的风险。家长应提醒孩子多饮水,少吃油炸和辛辣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另外注意提醒孩子不要撞伤鼻子、不要挖鼻子。
若发现孩子出鼻血,可压迫止血,如出血较多或血流不止则到医院就诊。
六、急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是指微生物感染等引起的结膜组织急性炎症,可见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衣原体感染和自身免疫因素等,可通过接触传播,好发于儿童、不注意用眼卫生的人群、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可由机体过度疲劳诱发。
家长如发现孩子结膜充血,眼有浓分泌物,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对孩子的用品(面盆、毛巾、玩具等)进行消毒,暴晒。
七、消化系统疾病
秋季天气凉爽,人的食欲增加,易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或诱发结肠过敏,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
此外,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八、温湿度管理、适量饮水
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常使用冷水洗脸,不过早加衣,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和增减衣物;出汗后不要贪凉和快速冷饮。
保持学习、生活环境的良好通风,注意室内湿度,可使用加湿器调解室内湿度,达到保健作用。
建议多喝温白开水,这样不但可预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对胃肠道和肺部有益;饮料不能代替白开水,尤其含糖多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