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健康生活小常识幼儿园宅在家办公不先解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点击:[16]人次
关于疫情防控,近两天持续传来令人心安的消息。
张院长提出“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也稍稍缓解了大家的焦虑。
来源:中国新闻网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宝爸妈开始在家办公。
然而,孩子成为了居家办公的最大障碍。
比线上会议更可怕的是,开麦后孩子在哭!
另外,一边回复工作群的消息,一边还要哄娃睡觉,这感觉也是“酸爽”!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设计团队
科大大最近搜集了不少家长发来的“控诉”。关于哄娃睡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但在其中发现,哄睡难不只是宝宝的锅。
部分家长的错误方法,反倒是加大了哄睡难度!
今天科大大就一并列举出这些误区,中枪的宝爸宝妈请自行对号入座!
1
宝宝不睡没关系,困了就睡了
做爸妈的都知道,睡眠是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长激素在深睡眠时分泌最旺盛。21:00-1:00是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时间段。
为了把握生长激素分泌黄金期,建议孩子晚上8:30前上床准备入睡。
2
午睡,逼一逼总会睡的
幼儿园老师常“告状”:孩子不午睡;一到睡觉时间比谁都精神......
为此,家长也是操碎了心。
实际上,每个孩子所需的睡眠时间存在个体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孩子夜间睡眠就已经足够,确实不需要白天补充。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设计团队
如果孩子“被强行午睡”,还可能养成啃指甲、摸私处等不良行为。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设计团队
科大大建议,是否需要午睡,还是要根据宝宝的精神状态。
有的宝宝中午不睡,到了下午4、5点困乏、没精神或烦躁不安,说明他们还是需要午睡的。
反之,宝宝即便不午睡,也一天精力充沛,那大可不必强迫了。
另外,午睡时间长或是过晚,也会造成宝宝晚上睡不着,哄睡难度随之翻倍!
3
娃一睡觉,全家静音
宝宝睡觉,全家集体调低音量甚至开启静音模式。
真的没必要!宝宝在妈妈子宫里时,也并不是100%安静的环境啊!
宝宝一旦出现睡眠信号,或是入睡,不需要切断所有声源,只要不出现突然的声响就可以啦!
4
奶抱摇大法,用上戒不掉
不抱不睡、不奶不睡...
很多身经百战的老母亲,会选择奶、抱、摇哄睡法作为自己的必杀技。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设计团队
然而,上了奶、抱、摇的“贼船”,从此一去不复返!
➤习惯奶睡,娃吃两口就能睡着?
宝妈也省事,看似两全其美。然而!
宝宝嘴里残留的乳汁不能及时清理,很容易滋生细菌,损害宝宝的牙齿。为蛀牙埋下隐患!
同时,也会导致宝宝频繁夜醒,影响生长发育。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设计团队
习惯奶睡的宝宝,是把妈妈的乳头当成安抚物。
尝试替换安抚物
可选:妈妈的睡衣。带有妈妈的味道,会让宝宝更安心!
勿选:不透气、有窒息风险、有附着物的。
尤其是1岁以下的宝宝。以免造成误食或猝死。
➤抱着睡,立竿见影?
妈妈都要累哭了!
抱睡、摇睡不仅让宝妈身心俱疲 ,对宝宝的脊椎发育也是不利的。
宝宝喜欢抱睡,是因为温暖、有包裹感的臂弯,让宝宝有了以前在妈妈子宫里的感觉。
因此,创建一个和臂弯差不多的环境,同样可以给宝宝熟悉感。
可以尝试☟
裹襁褓:用被子或枕头做成“小窝”。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设计团队
搂抱式:妈妈和宝宝都躺在床上,妈妈揽住宝宝肩背部,让宝宝身体贴住妈妈。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设计团队
➤摇着睡,亲测有效?
有危险才是!
宝宝的大脑和颈部肌肉发育还不成熟,摇晃的幅度和节奏掌握不好,很容易对宝宝的大脑和脖颈造成伤害。
5
避免抱睡=哭了不能抱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设计团队
为了让宝宝睡整觉应运而生的“哭声免疫法”,近年来已经被屡屡痛斥!
因为它忽略了宝宝的心理需求,让宝宝在最需要陪伴和安全感的时候,承担了孤独和恐惧。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设计团队
“戒除抱睡”和“及时回应宝宝”并不冲突。
正确的睡眠引导,绝不能建立在孩子心理受煎熬的基础上。
但宝宝有时睡不安稳,确实可以不用急着去抱。这反而会惊醒还处在睡眠状态的宝宝。
可以尝试这样安抚和回应: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设计团队
6
娃睡眠变差,不寻原因
一向睡眠情况不错的宝宝突然变“睡渣”,很有可能是身体不舒服的信号!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设计团队
其实,娃到了两三岁以后,多数都不再需要哄睡。这短短的两三年,对于爸爸妈妈来说,虽然会抱怨、会疲惫,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亲密无间的陪伴时光,往往是日后最珍贵的回忆。
妈妈在,睡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