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维修安全讲评会航空工业一飞院飞控团队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1日 点击:[14]人次
“这是我飞过的这一类型飞机中最好飞、品质最好的飞机,没有之一”, 这是飞机讲评中用户给出的评价,话音一落,掌声雷动,项目团队发自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不仅是对飞机的认可,更是对每一位团队成员辛勤付出的肯定。
从零故障攻关,到品质第一,项目团队在不懈努力中实现了系统平台安全的初步“见底”,控制算法优化的步步为营。
风雨同舟,是最坚持的那一个
回首来路,自研制以来,技术团队用7年的汗水,历经初步设计、详细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一项一项完成了系统设计;开展了机载设备、软件研制;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先后开展5轮重量优化设计,完成了8轮控制律与飞行品质评估试验;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功能性能符合性试验验证……
很难用数据统计,技术团队付出了多大的艰辛,大家坚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飞控人将思考与汗水付诸于日常,将问题与故障解决于地面,没有战前的兵荒马乱,不奢求英雄的临危救场,以大胆创新的设计和全面细致的验证,为型号安全保驾护航。
攻坚克难,是最投入的那一个
盛夏凌晨三点的工作现场,机上试验的休息间隙,设计团队回想起项目伊始时的压力,依然心有余悸。
项目特点决定了飞控系统重量需要“斤斤计较”,功能需求决定了飞控设计需要“极其精细”;加上使用环境,交织在一起,无不体现一个“难”。
破非凡之题,用非凡之力。飞控系统的每次表现堪称完美,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
团队是这场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在这个由飞控总体、操纵与作动等多专业组成的大团队,每个人都是闭环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节,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大家各司其职,各守一方。
戍永灵是系统总体专业技术带头人,每一个技术难点、每一项工作安排、每一次技术研讨,都能从系统整体和实现细节不同层面深入浅出的表达观点,而这一切看似风轻云淡的背后,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持续学习和对待技术问题的一丝不苟;赵海作为控制律专业的技术带头人,专门设计的专项功能控制律,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评价,“飞机操纵更容易了、更简单了”。在他们身边,有化解棘手问题的唐瑞琳,有让飞机从“好飞”到“轻松飞”的李浩,有技术过硬、兢兢业业的“装台人”刘波、胡钢伟,有软件设计、软件测试的精兵强将何嘉航、刘佳,有快速成长的张宁、王豪、王培……大家主动承担压力,争分夺秒,人人都有绝活,个个身手不简单。
技术托底,是最了解飞机的那一个
系统综合试验及品模试验是确保设计与实现符合性的关键环节,是研制阶段V流程的最后一环,对于李伟、时圣军等这些 “建设者”来讲,对试验环境如数家珍,接口在哪里、电缆在哪里、参数如何设、结果怎么样,没有他们回答不了的问题。去年疫情复工伊始,到今天,他们几乎没有休息过,这期间,也已经数不清熬了多少夜。
姚海林和赵海被誉为黄金搭档,将飞机在空中的运动用一个个数据、一条条曲线预测出来,将用户的感受通过运动学及控制原理解释出来,赢得了用户的认可。
正是技术团队的一个个用心用情之最,成就了用户的品质体验之最。
干一个完整的型号,干成一件事
从2009年进入所班子,主管这个项目,主管副所长张军红今天依然坚守着最初的决心,“要干一个完整的型号,干成一件事。”
今天,看着项目一点点成长,张军红和团队越走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