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创新之路

富顺文庙前院维修项目走进富顺文庙探究数仞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1日    点击:[12]人次

文庙即孔庙,是古代供奉、祭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创始人孔子,以及教授儒学的庙宇。史料记载的全国1800多座文庙,现保存完整的仅有29座,其中富顺文庙以规模宏大、建筑及雕刻精美而独树一帜。

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的富顺文庙,背靠神龟山,面向沱江,默默地守候了有着“才子之乡”美誉的富顺一千多年。富顺文庙现为清代重建遗存,坐北向南,中轴线上依次建有数仞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天街、月台、大成殿、崇圣祠,两侧为厢房,组成三进庭院。文庙后院最高处为敬一亭。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朝廷选派太常博士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宋庆历四年(1044年),在周延俊的倡导下,富顺乡民集资在县城南门建成一座文庙,主供孔子,时称“文宣王庙”,作为祭祀孔子和办官学的场所,并在庙内立石质“雁塔碑”,以刻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名字。此后,历任富顺知监,均热心教育事业,亲任儒学教授,常在从政之余,来庙内为生员讲课,于是文风大开,据富顺县志记载,自宋朝庆历二年到清雍正二年共有232人考中进士。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虽科举不在,然文庙犹存,文风依然。

数仞宫墙,即文庙的围墙。语出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用以称颂孔子学识渊博高深,一般人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这数仞宫墙的背后就是象征“孔泽流长”的泮池。

泮池,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学文庙型制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宫”的代表,泮池即学校之意,表示文庙也是读书求仕之地。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科举考试时,学生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

富顺文庙的泮桥被称为状元桥,此桥为九龙镂空石拱桥,雕有立体石刻滚龙,其雕刻生动、古朴,这跟许多文庙的状元桥为平板桥相比,更具特色。“蟾宫摘丹桂者方能其上”,为新科状元拜见孔子的必经之桥。

前院东西建筑分别为“名宦祠”、“乡贤祠”,系供奉有功于县人的名宦和乡贤之所。据县志记载,名宦祠供奉有汉代张翼、宋代周延俊等名宦37人,乡贤祠供奉有明代尚书甘为霖、甘敬修、熊过;清代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刘光地;革命烈士肖凤阶、卢德铭、邓萍、江竹筠等乡贤36人。

来源:自贡高新区初中语文倪萍工作室

境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排行榜最新

波士顿儿童医院

赴美就医签证通过率

海外求医十大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