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配资

儿子掉入吊桥维修室印度吊桥塌陷事故其实冤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1日    点击:[10]人次

眼看2022一年要过去了,结果接连发生一北一南两起悲剧。

北边的是韩国梨泰院的踩踏事件,在当地时间29日晚间,十万人挤进梨泰院地区一条小巷里边,结果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已有一百多个人遇难;

南边的是印度古吉拉特邦百年吊桥在20日坍塌,超过三百名游客坠河,同样是当场造成一百多人遇难。

乍一看,韩国踩踏事件是人群聚集带来的“人祸”,而印度则是桥梁质量出问题的“意外事故”。然而追溯下来,却仍有颇多疑点指向印度的管理制度本身。

疑点一:几百个人同时上桥,管理部门无所作为?据报道,这座吊桥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曾经是一座木板铺的旧式吊桥。经过7个月、高达2000万卢比(约176万人民币)的奢华维修之后,在当地时间10月26日重新开放。结果,29日就出事了。

事情一出,首先就有人说了:肯定是豆腐渣工程!印度承包商吃了回扣了!

确实有消息称,负责维修吊桥的公司主业是做钟表、家电,除了上下班通勤,和道路桥梁一点关系都没有。印度警方也因此逮捕了好几个相关人员。

但其实整桩事件分析下来,这公司属实是有点“冤”,因为就算严打腐败,在超过了承载能力之后,桥依然会塌,这玩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结实。

首先,每一座桥底下,差不多都是空的。悬索桥就不用说了,但即便是有桥墩的桥,也是隔一段墩一个,桥下可以自由通行,绝不可能有哪座桥像长城一样,严丝合缝地把桥下全给堵死。这种桥确实能像长城一样结实,可是赶上早晚高峰,被它堵在下边的打工人,恐怕要哭成孟姜女了。

而大多数桥都很“坚固”的原因,则是工程师在设计桥梁的时候,会让桥本身的重量和桥上的车、人重量被承重结构分担。所谓承重结构,可以理解为组成这座桥的各种三角形、锥形、拱形。

这些几何形状可以增加桥的惯性矩,通俗地说,就是增加桥板抵抗变形的能力。别说是钢筋水泥,就是一张打印纸折叠起来,也能承受不小的重量,甚至能作为家具使用。

打个比方,在家里光脚踩上一个纸团也就踩了。可是万一踩上熊孩子扔的下图这样的折纸作业,恐怕是要“血流成河”。

另外,如果一个特别重的东西压在桥上,它带给桥面的压力,首先表现为拉力,让修桥的材料受一受考验。这些拉力被三角形的边、拱形的弧等等结构传导开来,落到桥墩上,变成桥墩的压力。而桥墩是深深扎进大地的,这就不怕承担不住了。

但是,桥梁的承重能力是有限的,受到材料和结构的限制。如果桥上的东西太重,那桥墩也只好提前歇菜了。

根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事故发生时桥上至少有300-400人,有些当事人甚至声称有500人,而且吊桥管理方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限制人流,只知道买票。现场目击者也说了,事故的原因是桥面忽然断裂,桥上的人因此纷纷落水。这样看,超重是事故的主要原因没跑了。

不仅印度,世界各地都发生过超重导致的桥梁事故。

原因很简单:桥梁设计时肯定有个固定的承重限度,这也是桥梁的红线。可是为了安全,不可能踩着这条红线试探,于是各地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会设置一个更严格的限重。稍微超过了限重,但又没达到桥梁真正的红线,其实还是可以安全通过的。

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容易想到,于是,大家纷纷在危险边缘疯狂试探。毕竟,出一趟车的成本是固定的,车上多装一点就多挣一点钱啊。

客运车辆的严重超载,最严重的后果是车辆太重,开起来不容易停下。这可能会严重危害乘客的生命安全和其他车辆的行驶安全,不过对桥来说只是毛毛雨。

真正的威胁是超载卡车。有些司机,为了赶工期、为了节约成本,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卡车严重超载。这种卡车被其他司机尊称为“陆地巡洋舰”,避之不及。有不少惊心动魄的事故正是这些超载卡车引起的。

印度这次吊桥事故肯定有管理部门的锅,不管多么想买票,也不该让好几百人一下子全挤到一个景区吊桥上。力的大小超出了桥的红线,当然会出事故。

疑点二:是谁在“摇晃”吊桥,使其成了压倒桥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力除了大小以外,还具有方向。

桥梁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肯定是如何承受桥面所受的压力,而压力是直上直下的。之前所说的结构,主要也是为了应付这种压力。在这之外,桥梁也会考虑由风带来的、从侧面冲击桥梁的力,这叫做桥的风荷载。简而言之,风荷载使桥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摇晃。

我国的港珠澳大桥所在地区经常直面台风。大桥修好之后,正面硬刚17级台风山竹而毫发无损,靠的就是强劲的风荷载。

可是,并不是每一座桥都是按照港珠澳大桥的标准来设计的。印度这次发生事故的桥,只是一座用来观赏游览的景区吊桥,承载能力本来就令人担忧。

而且,据一些目击者说,在大桥已经挤满游客的时候,有几个二十多岁的男子竟然故意摇晃桥身。桥上的监控录像也记录下这一幕:一个穿白衬衫的男子手把着两边的保护网,忘乎所以地摇晃,下一秒吊桥就断了。

有人已经注意到了,视频中的男子似乎并没有用力摇晃吊桥,可是为什么会引发如此严重的事故?之前讲过的超重和桥梁载荷太弱都可能导致这一后果。不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共振。

每个物体都有一种物理性质,叫做固有频率。简而言之,任何东西——包括人体——摆在那里不震则已,一震就是固定的频率。你把它吊起来,敲钟似的敲一敲,不管你用了多大力气,敲了一下之后,物体震动的频率会立刻稳定下来。

这种频率只受到物体本身的性质,以及你吊起它用的绳子、架子的影响,这就是物体的固有频率。当外界施加的震动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符,物体震动的幅度将增大。

有时,我们处在嘈杂环境中,会觉得心跳加快,恶心难受,这就是因为声音的震动频率恰巧符合了我们内脏的固有频率,导致内脏开始震动、颤抖,严重时甚至可以致人死亡。当导弹袭击了某些地区,有的人并未正面遭受袭击,却发生了内出血等“内伤”,这就是共振带来的伤害。

每座桥自然也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当这种人为导致的摇晃无意间和桥的固有频率一致,就会造成“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说,摇晃桥的人会忽然发现桥像是活了一样,开始疯狂摇摆。这时,再想要后悔可就难了。

类似“摇一摇,摇塌外婆桥”的事故,在我国其实也出现过。万幸的是,发生事故的桥是水上乐园的吊桥,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游客摇晃,而且距离水面很近,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水上乐园吊桥断裂,似乎只是虚惊一场。反正桥上的人也是为了把彼此摇下水么。我基建狂魔的桥梁质量肯定也是没话说。可是,这并不代表发生在印度的悲剧不会发生在其他地方。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大家出门旅游,也是为尽情释放压力,享受生活。但是,自己的快乐绝不可以建立在威胁他人安全的基础上。

不少景区都有所谓“网红吊索桥”,也经常有报道称素质堪忧的游客摇晃吊桥,遭到其他人指责。没有出现严重事故,只能说游客们福大命大。以后,大家再走上吊桥时,还是挑战一下自己的自制力,不要随意摇晃桥身,挑战桥的承载力。

出国就医中介公司

赴美就医网

去美国看病的中介排名